《会计基础》第一章 教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 PAGE 1 页 共 NUMPAGES 20 页 授课班级: 备课人:
第__一__单元教学设计 第 1 周 至 第 2 周
单元名称
总论
教材分析
本章主要讲述了会计的概念、会计基本职能、会计对象,以及会计要素、会计等式等内容,同时阐述了会计的基本前提和核算基础、计量属性。
考试中这部分分值比较高,题型有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分值一般在12-20分之间。
通过这章的学习要求掌握会计要素、会计等式,理解会计的概念、职能、对象,以及会计基本前提和核算基础、会计计量属性。
学情分析
本班的学生在一年前开始学习会计基础,用的教材是孙凤琴、谢新安主编的《会计学基础》,属于省开课,已学完。在教学上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但教学内容较浅,未深层次探究。
本次使用教材为2012年江苏省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系列辅导用书,目的是为了通过11月底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为了应付无纸化考试,将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在理解会计的含义、职能、对象等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掌握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会计基本假设和会计基础的内涵。
过程与方法目标:
引导学生通过预习、小组探究,完成相关问题;通过抢答加分的方式,感受紧张的学习氛围;利用单元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焕发学生探究的意识,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的精神,
激发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感受学习的快乐。通过学习,杜绝违法和犯罪行为发生,坚持会计准则,提高会计核算质量。
单元教学重点
1.会计的含义、职能、对象
2.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
3.会计基本假设
4.会计基础
单元教学难点
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
会计基本假设
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下收入与费用的确认
课时分配
第一节 会计概述 4课时 第二节 会计基本假设和会计基础 2课时
第三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2课时 ※评讲练习 2课时
课题名称
第一节 会计概述
授课课时
2课时
授课形式
新授课 理论课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会计概念及特征,了解会计在我国及世界上的发展史,熟悉会计的基本特征;熟悉会计的基本职能,及各自的具体内容和特点 。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引导学生通过预习、小组探究,完成相关问题;通过抢答加分的方式,感受紧张的学习氛围;利用单元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焕发学生探究的意识,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的精神,
激发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感受学习的快乐。通过学习,杜绝违法和犯罪行为发生,坚持会计准则,提高会计核算质量。
教学重点
1.会计的概念和特点;
2.会计的基本职能及其所包括的具体内容
教学难点
会计的基本职能及其所包括的具体内容
教学方法
在老师设置的情境教学模式下,通过合作探究,自主研究,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等方法,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完成任务。
教学资源
准备
课件、多媒体教室
教学情境
创设
让学生一边学习,一边思考:假设在无纸化考场中,对于所学理论知识如何将之转换成与之相应的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以及判断题?尝试着出相关题目,并写出答案。
更新、补
充、删节
的内容
因为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第一章的内容完全以该教材为主,故以本为本,无任何删减。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知识点或技能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
引入新课
我们曾经花了一年的时间来学习《基础会计》,本学期各位将会遇到不太一样的,更高要求的《会计基础》,希望各位共同努力,争取通过从业资格考试。
讲解新课
一、会计的概念与特征
1.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我国:(1)远在西周时期就设立了专司朝廷钱粮收支的官吏——“司会”;(2)我国宋朝初期出现了“四柱清册”:旧管+新收-开除=实在;(3)明朝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开始用货币计量收入和支出;(4)清朝时,出现了龙门账,将账目划分为进、缴、存、该,年终将进与缴对比,存与该对比,确定盈亏,称之为“合龙门”
西方:在13世纪,意大利的银行账簿中,开始以“借主”、“贷主”登记债权、债务,为近代会计的借贷记账法奠定了基础。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帕乔利(LUCA PACIOLi)出版的《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一书,介绍了复式记账法,并在欧洲和全世界得到了推广,开始了现代会计的历史。因此,卢卡·帕乔利称为现代会计之父。
因此,会计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是随生产力的发展和管理的要求而产生、发展并不断完善起来的。
2.会计定义
古代对会计的认识是每月零星算之为“计”,年末总合算之为“会”。现在对会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