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常识判断备考技巧:抢夺罪与抢劫罪.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国考常识判断备考技巧:抢夺罪与抢劫罪
在各类考试中,抢夺罪与抢劫罪一直都是刑法中出现机率较高的罪名,但两者 的区分经常容易岀现混淆,以下是关于二者的区分要点,方便大家掌握做题时的关 键。
一、 区分关键
从主体角度来看,抢劫罪的犯罪主体年满14周岁即可,但抢夺罪则需年满 16周岁才可构成。
从客体的角度来看,抢劫罪主要侵犯的是人身权和财产权,而抢夺罪只侵犯 财产权。主要体现在行为方式的不同,抢劫罪是通过对被害人人身使用暴力、威胁 或其他手段(其他手段是指使用暴力、胁迫以外的方法使得被害人无法反抗,从而夺 取财物的行为。比如用灌醉、麻醉、催眠或者将他人锁在屋内等方式,致其人与财 产处于分离的状态下,劫取他人财物的方式。)使其不敢反抗或不能反抗后,夺取他 人财物的行为。所以抢劫罪主要强调对人身产生威胁从而获取财物。但抢夺罪是指 趁被害人不备的情况下,直接夺取财物的行为,所以抢夺罪只针对物品产生威胁, 不是对人身产生威胁。
二、 典型案例
较典型的案例就是飞车抢夺。如果驾驶车辆时,行为人故意采取逼停或撞击他 人的行为来夺取财物的情况下,此时针对的便是人身安全,应定抢劫罪。或者明知 会造成被害人伤亡后果,仍强行夺取财物,并放任他人人身损害结果出现的,也应 当按照抢劫罪定罪处罚。但如果只是采取飞车抢夺行为,并不希望或直接针对人身 产生威胁时,应定抢夺罪。即便在抢夺物品时由于用力过猛造成被害人人身伤害的, 也只定抢夺罪。
三、转化型抢劫罪
《刑法》第二百六十九条规定: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 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按照刑法第二百六十三 条(即抢劫罪)的规定定罪处罚。”
携带凶器抢夺的,定抢劫罪。(这里只强调携带,不论是否使用或曾展示过凶 器,也不论凶器本身的用途,只要携带了就转化成抢劫罪。)
四、抢劫罪的加重情形
(―)入户抢劫的;
(二) 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
(三) 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
(四) 多次抢劫或者抢劫数额巨大的;
(五) 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
(六) 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的;
(七) 持枪抢劫的;
(八) 抢劫军用物资或者抢险、救灾、救济物资的。
注意:抢劫致人死亡仍定抢劫罪,从重处罚。
【真题演练】
1.无业游民小明深夜在大街上闲逛,看见一个挎包的妇女独自在街道上行走, 于是心生歹念,遂下手抢夺妇女的挎包,不料该妇女大声呼叫,小明顿起杀心,扼 住妇女脖子,直至妇女停止挣扎,没有呼吸最终死亡,小明的行为构成()
抢夺罪
抢劫罪
故意伤害罪
故意杀人罪
【答案】B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刑法。
第二步,题中小明在抢夺被害人的挎包之后,为避免吸引他人,从而杀害该妇 女逃脱,此时已由原本的抢夺行为转化为对人身使用暴力,虽然导致死亡结果的出 现,但抢劫致人死亡仍按抢劫罪论处,从重处罚。
因此,选择B选项。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