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业改革与发展展望.pptx
第十九章中国银行业改革与发展展望;;第一节中国银行业发展现状;当前我国处于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长期来看,经济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但也应看到,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存在,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严重,地方政府债务水平持续上升。经济金融的潜在风险值得关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任务艰巨。
2020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我国新发展阶段,新历史任务,新环境条件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二、中国银行业发展概况
2003年以来,我国银行业总体运行平稳,资产规模稳步增长,盈利能力显著增强,风险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截至2020年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共有法人机构4601家,较2019年末的4607家,减少6家。包括1家开发性金融机构,2家政策性银行、6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133家城市商业银行、13家民营银行、1637家村镇银行、1539家农村商业银行、27家农村合作银行、641家农村信用社等。;目前银行业在我国金融体系占据核心地位,间接融资是主要融资方式。随着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和发展,我国金融结构不断优化,过度依赖间接融资的情况有所缓解,直接融资得到迅速发展,但间接融资的主导地位没有发生实质性变化。从融资结构看,2020年通过银行体系实现的融资(包括人民币贷款、外币贷款、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银行承兑汇票)占比为69.25%,其中直接由银行业金融机构完成的融资占社会融资总量的65.30%。;从行业集中度看,5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资产规模占全行业的比重保持在40%以上,垄断力很强,2018年之前呈现不断下降趋势,2019年和2020年呈现上升趋势,最终会形成垄断竞争格局。;我国商业银行的国际竞争力大幅增强,根据英国《银行家》杂志发布的全球前1000家银行排名(按一级资本),我国的银行在全球同业中表现突出。;金融危机以来,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在全球银行体系中的系统重要性显著提高。根据金融稳定理事会(FSB)每年对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G-SIFIs)的评估结果,我国的商业银行为全球金融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时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商业银行收入结构基本保持稳定,非利息收入占比20%以上,这表明利息收入仍是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总体上,非利息收入占比2014年至2016年呈上升趋势,但是在2016年之后,呈下降趋势。依靠利差和信贷增长的传统盈利模式将不可持续,亟待加快发展转型。;银监会(现“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加大力度处置不良贷款,调整信贷结构,消化历史包袱,取得了突出的成绩,资产质量明显改善,为加快银行业市场化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4年至2020年,随着我国银行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也随之上升,但不良贷款率始终控制在2%以下,表明我国对银行业的监管是比较成功的。;一直以来,银监会(现“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稳步推进《巴塞尔协议》在我国的实施,推动商业银行增强风险管理能力,提升资本监管有效性。2012年,银监会(现“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简称《资本办法》),并于2013年1月1日起执行。《资本办法》在借鉴《第三版巴塞尔协议》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银行业的实际情况,对我国银行业资本监管框架进行补充和完善。总体而言,我国银行业资本充足率水平呈上升状态。;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摸着石头过河”策略的局限性凸显,顶层设计得到决策层的高度重视。金融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由于银行业在我国金融体系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因而银行业改革是金融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做出了明确地部署,与其他领域的改革方案相比,金融改革的内容并未超出市场预期,但对各项改革的推进进度,特别是利率市场化、资本项目开放等重大领域有了更为明确的表述,充分显示了改革的决心。;2017年7月,在全国第五次金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回归本源”是金融工作的一个重大原则。同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在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应“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2020年8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指出:要“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为主构建新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