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电源与微网.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微网结构特征 直流与交流微网系统 微网结构特征 简单结构与复杂结构微网 微网控制模式 主从控制模式微网 微网控制模式 对等控制模式微网 微网控制模式 分层控制模式式微网 DG及储能典型控制方法 逆变器双环控制与多环控制 双环控制系统 外环控制器体现不同的控制目的,产生内环参考信号,一般动态响应较慢。 内环控制器主要进行精细的调节,用于提高逆变器输出的电能质量,一般动态响应较快 内环控制器可以分为dq旋转坐标系下的控制、αβ静止坐标系下的控制、abc自然坐标系下的控制 外环控制器 恒功率控制典型形式 外环控制器 恒功率控制变形 外环控制器 恒压恒频控制 外环控制器 下垂控制 外环控制器 两种典型的下垂控制 内环控制器 d-q旋转坐标系控制 内环控制器 d-q旋转坐标系控制-简化控制 内环控制器 αβ静止坐标系下控制 内环控制器 abc自然坐标系控制 * * * * * * * * * * * * * 微网中能源转换设备多样,含有大量电力电子装置,大量储能装置,需要并网运行,又要独立运行,与大电网相互作用,行为异常复杂。 * * * * * * * * 微网中能源转换设备多样,含有大量电力电子装置,大量储能装置,需要并网运行,又要独立运行,与大电网相互作用,行为异常复杂。 * 微网(MG)结构示意(能量交换,独立运行) 太阳能 储能 装置 风电 光伏 储能 冷热电联供 冷热电联供 公共电网 热、冷 热、冷 中央 控制 (Sorce:EPRI) 可大大提高分布式电源的有效运行时间; 有助于电网灾变时的重要负荷持续供电; 避免间歇式电源对周围用户电能质量的直接影响; 有助于可再生能源优化利用和电网节能降损。 。。。。。 经济与社会意义巨大! 微网方式运行的优点 多种能源输入 (光、风、氢、天然气等) 多种产品输出 (电、冷、热) 多种转换单元 (光/电、热/电、风/电;直流/交流) 多种运行状态 (并网,独立) 一些电源的间歇性和随机性 认识微网复杂动态行为是揭示相互作用机理的基础 问题1:微网运行特性 太阳能 储能 装置 风电 光伏 储能 冷热电联供 冷热电联供 微网边界 热、冷 热、冷 中央 控制 微网复杂性: 实时能量功率控制 用户负荷 间歇电源 当前信息 当前信息 预测 预测 输入输出功率控制 分布式电源控制 负荷响应控制 配网层面 DG层面 负荷层面 问题3:微网保护与控制 微网的继电保护?孤岛保护 在并网联络线路因发生故障或其他原因断开时,分布式电源与配电系统之间将会失去联系,形成一个电气上的孤岛。 一般来说,与主系统分开以后,孤岛内的功率是不平衡的。如果孤岛中的电源总容量远小于总负荷,那么孤岛不可能稳定运行,经过较短时间后孤岛崩溃。而如果孤岛中的电源总容量大于或等于本地负荷,就可能出现较长时间的孤岛运行。 由于故障跳闸等原因造成的范围不确定的、偶然形成的孤岛运行, 称为非计划孤岛运行 非计划性孤岛的隐患 电能质量下降。孤岛小系统内的功率不平衡,会引起频率、电压都发生变化,降低了供电安全和电能质量。 威胁公众及运行人员的安全。由于非计划孤岛的范围不确定性,不能确定系统元件、线路是否带电,造成了对维修人员、运行人员和公众的安全威胁。 改变流经保护的电流大小,影响了继电保护的正确动作。 可能会失去接地点,威胁绝缘安全。 影响自动重合闸。形成孤岛后,DG可能仍对跳闸线路的另一端供电,造成检无压重合闸失败,或因孤岛与主系统失步,检同期合闸失败,从而引起不必要的停电及对DG、系统设备的损害。 对于无法形成计划孤岛的分布式发电设备,一般都要求系统配置防止非计划孤岛运行的保护,简称防孤岛保护或失去主电网保护(Anti-islanding Relay, Loss of Mains Relay),在因系统故障等原因导致与主配电系统失去联系后,尽快地将分布式电源断开。 孤岛检测方法?被动检测法 与主配电系统失去联系后,孤岛内的功率往往是不平衡的,DG所承担的负荷也会发生变化,从而引起本地电气量的变化。被动检测就是通过检测孤岛形成前后的频率、电压、功率输出等电气量变化,来判断是否与主电网断开 低周、低压、高周、过压、频率变化率、电压变化率 缺点:难以整定 ;难以区分负荷变化与真正孤岛,易误判 孤岛检测方法?主动检测法 通过控制DG对系统施加一个外部干扰,然后监视系统的响应来判断是否形成孤岛,一般是通过调制DG的有功或无功输出,检测电压和频率的响应变化。有的主动检测还可以构成正反馈,加快孤岛的瓦解。 通过逆变器来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