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深基坑钢板桩支护方案.doc

发布:2016-12-06约2.26万字共10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深基坑钢板桩支护方案 篇一:深基坑钢板桩支护土方开挖施工方案(3473字) 一、工程概况 1、拟建建筑场地主要由2栋16层办公楼组成,其中4层的裙楼与高层之间相连接,建筑物的平面几何形状基本成矩形状,建筑物的结构特征如下: (1)16层办公楼:高度约73.5米,设单层地下室埋深约6.6米,主体采用框架-核心筒结构,钢筋混凝土浇筑楼板,基础为桩基础。 (2)多层裙楼:高度约23.5米,设地下车库一层,埋深约5.1米,主体为框架结构,基础为桩基础。 (3)建筑长约128.2米,宽约31.2米,与多层裙楼链接的地下消防水泵房长约48.7米,宽约11.5米。 2、本工程设计标高±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145.800,建筑物室内外高差为900. 抗浮水位143.500。场地地层结构特征如下: (1)杂填土:埋深在0.6-2.1米。 (2)粉质黏土:埋深在3.4-4.5米。 (3)粉质黏土:埋深在5.5-6.5米。 (4)黏土:埋深在9.0-9.5米。 3、基坑工程安全等级:该建筑场地勘察深度内所揭露的地层为为第四系松散地层,场地地层结构特点为松嫩二江一级阶地冲击、淤积地貌单元的地层特征,拟建场地表层由耕植土、杂填土组成,其它依次向下分别由粉质粘土、粘土层组成,除4米以下至6米左右有一层软塑的粉质黏土层外,以下为性质稳定的黏土层,-9.5米以下的黏土层分部均匀、稳定。根据周边环境、破坏后果和严重程度、基坑深度、工程地质和地下水条件,依据《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XX)表8.7.2确定,地基安全等级为三级。 4、水文地质条件 勘察场地地下水水类型为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潜水、上层滞水,地下水赋存于上部的粘性土层中,含水层分布较稳定。 地下水动态变化规律为7-9月份为丰水期,3-5月份为枯水期,勘察期间场地稳定水位埋藏深度为2.0-2.3之间。经水质分析,判定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为微腐蚀性。 5、地质情况: 地质勘察报告所揭露的地层条件描述如下: ① 杂填土:底层深度2.1米,杂色,以粘性土为主,含有植物根茎及碎砖块等,结构松散欠压密。 ②粉质粘土:底层埋深3.50米,黄褐色、褐灰色,可塑,土质不均匀,含氧化铁,夹粉土,中压塑性,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无摇振反应。 ③粉质粘土:底层埋深6.50米,黄褐色,褐灰色,软塑,土质不均匀,含氧化铁夹粉土,中、高压塑性,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无摇振反应。 ④ 黏土:底层埋深9.50米,褐色-灰褐色,可塑,土质较均匀,含有氧化铁,中压缩性,干强度高,韧性高,无摇振反应。 二、编制依据 本工程基坑开挖施工组织设计依据以下文件及现场条件编制而成: 1、本工程图纸,场地平面布置图; 2、《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3、《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XX 4、《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XX 5、《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 99 6、《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 7、《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20XX 年 8、《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XX 三、基坑土方开挖施工 1、施工前准备 根据施工图纸及有关资料核对现场平面尺寸和坑底标高,掌握设计内容及各项技术要求,熟悉土层地质、水文勘察资料;会审图纸,搞清地下构筑物、基础平面与周围地下设施管线的关系,明确各专业工序之间的关系和施工工期要求。 对施工现场场地上的障碍物进行全面清查,包括施工场地地形、地貌、地质水文、河流、气象、运输道路、邻近建筑物、地下基础、管线、电缆坑基、防空洞、坟墓、土洞、垃圾、树根、地面下施工范围内的障碍物和堆积物,供水、供电、通讯线路,防洪排水系统等;制定排障计划和处理方案幷采取有效地防护加固措施,综合考虑工程的现场情况、进度要求和土方施工方法以及分期分批施工工程的土方堆放和调运问题,划分并确定土方的最优调配区,减少重复倒运。 为了便于土方开挖施工及有利于基坑边坡稳定,土方开挖前做好定位放线工作,设置龙门板、放出基坑挖土灰线、上部边线和底部边线与水准标志,龙门板应离开开挖坑边缘3.0m~5.0m,经常查看校核加以保存,根据图纸复核轴线、标高、灰线等数据无误后方可开挖。 开挖前对场地进行实际标高抄测做百格网。 2、基坑开挖顺序 根据道路方面决定,为了避免方便施工,不引起施工阻塞,本次开挖采取由中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