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件1.ppt

发布:2018-01-24约2.64千字共4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病苦”主要指的是在长期封建文化的毒害下形成的国民劣根性。鲁迅注目的中心不是包括农民在内的下层人民所受的政治经济的压迫剥削,而是精神的毒害,所着重表现的不是人们物质生活的困苦,而是精神的痛苦与病态。 写于1918年4月。它是鲁迅创作的第一个白话小说,也是现代中国的新文学的第一篇杰出作品。 “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 《狂人日记》主题: “弊害”何在?乃在“吃人”。鲁迅以其长期对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的深刻观察,发出了震聋发聩的呐喊:封建主义吃人! 鲁迅曾说,《狂人日记》“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它以“‘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颇激动了一部分青年读者的心”。 《狂人日记》在近代中国的文学历史上,是一座里程碑,开创了中国新文学的革命现实主义传统。 * * 一、鲁迅的伟大意义 二、《呐喊》、《彷徨》 三、《狂人日记》 四、《阿 Q 正传》 鲁 迅 1、生平与创作 2、思想系统 3、伟大意义 鲁迅的伟大意义 创 作 情 况 (1)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2)散文诗集:《野草》 (3)散文集:《朝花夕拾》 (6)翻译:《苦闷的象征》、《域外小说集》 等 (4)杂文集:《热风》 、《坟》 等16种 (5)学术著作:《中国小说史略》、《 汉文学史纲要》等 (7)书信集:《两地书》 “穿掘着灵魂的深处,使人受了精神的苦刑而得到创伤,又即从这得伤和愈和中,得到苦刑的涤除,而走上了苏生的路。” “凡是人的灵魂的伟大的审问者,同时也一定是伟大的犯人。” 丰富、深刻、独立的思想 1、传统:反抗与承传、对立与选择的复杂态度 2、现代: “别求新声于异邦”,形成独立思想 (3)批判精神:“向来如此,便对么”的质疑与否定 (1)实践精神:事无大小,“均不放松的实行者” (2)理性精神:“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兼济天下” (4)马克思主义思想 (1)进化论思想 (2)人道主义思想 (3)个性主义思想 伟大意义 (2)二十世纪世界文化的巨人 (3)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奠定了极为宽厚的基础 (1)中国现代文学是“鲁迅”时代的文学 3、鲁迅是现代中国魂(民族魂)的代表,也是现代民族魂的塑造者之一。 1、中国现代文学的开端与鲁迅的名字联系一起。 2、伟大的文学家和伟大的思想家两者的统一,反映了现代文学与思想革命不可分的特点。 二十世纪世界文化巨人 1、 东西文化的历史交汇点上成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变革的伟大先驱者之一 2、 个人条件:个人才能的多样性、气质的丰富性、文化巨人的渊博学识、思想的彻底与开放、胸襟的开阔与闳放、善于吸收与勇于创新 奠定了极其宽厚的基础 1、几乎所有的现代作家都是在他开拓的基础上发展了鲁迅的不同方面,而形成了各种不同的艺术流派 2、几乎各种流派都可以在鲁迅那里找到最初的渊源 3、开创的革命现实主义文学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主流 《呐喊》《彷徨》: 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的标志 (一)“表现的深切”——独特的题材、主题、视角 (二)“格式的特别”——“创造新形式的先锋” 1、两大基本题材 2、两大基本主题 3、独特的视角 (2)知识分子题材:探索“知识分子历史命运与道路” (1)农民题材:“画出沉默的国民的魂灵” (2)表现理想的人性。 (1)揭示批判国民性的弱点 和病根。 “病态社会”里的人的精神“病苦” 1、独特的结构模式 2、新的多种创作方法的开拓 3、新的叙述方式、角度及表现手法 4、新的现代文学语言 (1)“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主体与基础) (2)“显示灵魂的深”的象征主义等多种方法融合。 (1)“看/被看”模式 (2)“离去——归来——再离去”模式 (3)拷问与对话模式 (4)反讽结构模式 《狂人日记》 隐含的作者“我” (启蒙者资格的质疑) 看 狂人 赵贵翁 一路上的人 家里的人 (看/被看) 狂 人 看 被看 吃人的本相 (包括自我) 疯子 候补矣(自我背离) 回故乡 在故乡 离故乡 (悲凉心情) (所见所闻) (无限感触) 阴晦 苍黄 萧索 悲凉 母 亲 闰 土 杨二嫂 高兴 凄凉 少年 中年 展示形象 勇敢机敏 相识原因 聪明能干 一见如故 天真活泼 热情交谈 见多识广 依依惜别 纯朴可爱 脸色灰黄 迟疑 皱纹很深 沉默 眼睛红肿 凄凉 手像树皮 瑟索 圆规 鄙夷 惘然 悲哀 朦胧 希望 《故乡》 《在酒楼上》 “我”(审问) 吕纬甫(独白) 一同走出------方向正相反 (摆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