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酰乙酸乙酯合成的教学设计.doc
乙酰乙酸乙酯合成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乙酰乙酸乙酯的结构特点。
-掌握乙酰乙酸乙酯的合成原理,包括反应方程式、反应条件等。
-了解乙酰乙酸乙酯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查阅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乙酰乙酸乙酯的合成原理及反应方程式。
-反应条件对合成的影响。
2.教学难点
-反应历程的理解,特别是涉及到的缩合反应机理。
-乙酰乙酸乙酯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实例的分析。
三、教学方法
采用问题引导、小组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法。
四、教材分析
在有机化学教材中,乙酰乙酸乙酯的合成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它是有机合成中的经典反应,体现了酯缩合反应的特点。教材通常先介绍乙酰乙酸乙酯的结构,然后详细阐述其合成的反应原理,包括反应物、反应条件、反应方程式等。在教材的编排上,往往会将这个反应与其他有机反应进行对比,以突出其独特性。例如,与醛酮的缩合反应相比,酯缩合反应有其自身的反应规律。同时,教材还会通过一些具体的应用实例,如利用乙酰乙酸乙酯合成其他有机化合物,来加深学生对这个反应的理解。这个知识点是有机合成板块中的重要一环,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复杂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奠定了基础。
五、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教师:同学们,在前面我们学习了很多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反应,今天我们要探究一种非常重要的有机化合物——乙酰乙酸乙酯的合成。大家先想一想,我们之前学过哪些合成酯类化合物的方法呢?(教师在黑板上写下“乙酰乙酸乙酯合成”几个字)
-学生1:醇和酸的酯化反应。
-教师:非常好。那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乙酰乙酸乙酯的合成方法和之前的酯化反应有没有联系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问题。现在大家分成小组,每个小组4-5人。
2.提出问题,小组探究(15分钟)
-小组内开始讨论。
-小组1:我们觉得可能需要含有乙酰基和乙酯基的原料,反应条件可能需要加热。
-教师:能说说你们为什么这么想吗?
-小组1:从结构上看,它有乙酰基和乙酯基的部分,加热可能是为了让反应进行得更快。
-教师:有一定的道理。其他小组有不同的想法吗?
-小组2:我们认为可能还需要催化剂,因为很多有机反应都需要催化剂来加快反应速度。
3.深入探究反应原理(20分钟)
-教师:大家的想法都很不错。现在我们来看一下乙酰乙酸乙酯的实际合成原理。(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反应方程式:2CH?COOC?H?→CH?COCH?COOC?H?+C?H?OH,在反应方程式下方注明反应条件:乙醇钠作催化剂,在绝对无水的条件下进行反应)
-教师:大家看这个反应方程式,这是一个酯缩合反应。这里的乙醇钠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谁能根据我们之前学过的化学知识,推测一下乙醇钠在这个反应中的作用呢?
-学生2:乙醇钠可能是作为碱,夺取酯分子中的α-氢原子。
-教师:非常正确。乙醇钠夺取酯分子中的α-氢原子后,形成了一个碳负离子中间体,这个碳负离子再去进攻另一个酯分子中的羰基碳,从而发生缩合反应。(教师用动画演示反应历程,展示碳负离子的形成和进攻羰基碳的过程)
-教师:那大家想一想,为什么这个反应需要在绝对无水的条件下进行呢?
-学生3:因为乙醇钠遇水会发生反应,就不能起到催化剂的作用了。
-教师:很好。
4.探究反应条件对合成的影响(15分钟)
-教师:我们已经知道了反应原理和反应条件,现在我们来探究一下反应条件对合成的影响。如果改变反应温度或者催化剂的用量,会对反应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教师给每个小组发放实验仪器和试剂,包括不同浓度的乙醇钠溶液、不同温度的加热装置等,让学生设计简单的实验来探究反应条件的影响)
-小组3:我们打算用不同浓度的乙醇钠溶液,在相同的温度下进行反应,然后观察反应的速率和产物的产量。
-教师:这个实验设计很合理。那在进行实验的时候,大家要注意记录实验数据,比如反应开始的时间、反应结束的时间、产物的外观等。
-小组开始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5.探究乙酰乙酸乙酯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15分钟)
-教师:乙酰乙酸乙酯在有机合成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大家看这个例子(教师在黑板上写出利用乙酰乙酸乙酯合成甲基酮的反应方程式),它可以通过一系列反应合成甲基酮。现在大家分组讨论一下,根据乙酰乙酸乙酯的结构特点,还可以合成哪些类型的有机化合物呢?
-小组4:我们觉得可以合成含有羰基和酯基的化合物。
-教师:能具体说一下反应思路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