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流感病毒与嗜血杆菌.ppt

发布:2024-01-03约3.15千字共2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6版流行病学电子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关于流感病毒与嗜血杆菌第1页,讲稿共22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历史上的流感流行事件1918年西班牙流感:H1N1在1918~1919年曾经造成全世界约10亿人感染,2500万到4000万人死亡(当时世界人口约17亿人);其全球平均致死率约为2.5%-5%,和一般流感的0.1%比较起来较为致命。其名字的由来并不是因为此流感从西班牙爆发;而是因为当时西班牙有约8百万人感染了此病,甚至连西班牙国王也感染了此病,所以被称为西班牙型流行性感冒。死亡人数最多的是印度1918年–1919年约1250万人1957年亚洲流感:H2N21968年香港流感:H3N21977年俄罗斯流感:H1N12009年墨西哥流感:H1N12014年中国大陆:H7N9第2页,讲稿共22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流行性感冒爆发以及大流行流感爆发: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中,短时间内突然有很多相同的流感病人出现,这些人多有相同的传染源或传播途径。流感大流行:流感迅速蔓延可跨越一省、一国或一洲,其发病率水平超过该地区的流行水平,称流感大流行。第3页,讲稿共22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流感病毒基本结构流感病毒属正粘液病毒科,呈球形,直径80~120nm,核酸为单股RNA其病毒颗粒结构由外向内分为三层:外层:两种表面抗原;中层:基质蛋白(M);内层:核衣壳,由病毒基因组和核糖蛋白(NP)组成第4页,讲稿共22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流感病毒分型及致病特性根据核糖蛋白抗原(NP)不同,分为甲、乙、丙三种:甲型(A型):最常见,可广泛流行及人畜共患,病毒因不定时的基因突变而衍生新品种。根据HA及NA的变异性又分为(H1-H16,N1-N9)乙型(B型):也会流行,症状较A型轻,无再分亚型。丙型(C型):主要以散发病例出现;无再分亚型,致病较弱。甲型流感病毒于1933年分离成功,乙型流感病毒于1940年获得,丙型流感病毒直到1949年才成功分离抵抗力对热敏感(56℃数分钟失活),冷冻干燥后可长期保存,不耐酸一般抗生素对流感病毒无效第5页,讲稿共22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典型特征(最常见)潜伏期1~3天,最短仅数小时。以发热、全身中毒症状为主。高热39~40℃,持续4-7d;伴畏寒或寒战、头痛、关节痛、肌痛、全身不适及纳差等。中毒症状的严重程度与体温高低有关。患者面颊潮红、眼结膜轻度充血、咽部充血,肺部听诊多为正常。退热后全身症状逐渐好转,但病后感软弱倦怠,往往2周后才能完全康复。轻型流感症状轻,发热不高,病程2~3天。类似普通感冒而易被忽视。呼吸道症状并不显著。临床特征第6页,讲稿共22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1、呼吸系统:细菌性气管炎、细菌性支气管炎、肺炎。2、Reye综合征是甲型和乙型流感的肝、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病年龄为12~16岁,退热后出现恶心、呕吐、继之嗜睡、昏迷、惊厥等神经系统症状,肝大,无黄疸,脑脊液检查正常。可能与服用阿斯匹林有关。3、其它:中毒性休克、中毒性心肌炎。流感并发症第7页,讲稿共22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治疗卧床休息、给与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一般治疗无特效治疗,以对症和支持治疗为主抗病毒治疗对症治疗退热:物理降温为主,药物降温为辅。儿童避免用阿司匹林,易诱发雷耶综合征金刚烷胺:M2离子通道蛋白抑制剂,阻止病毒穿入细胞和脱衣壳,仅对甲型流感病毒起效。200mg/d,疗程5-7d。扎那米韦:可选择性抑制流感病毒表面的神经氨酸酶,从而阻断流感病毒从感染细胞中释放,对甲乙流感病毒均有效。第8页,讲稿共22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预防药物预防用于易感人群可能感染而未发病者,金刚烷胺100mg/口服,2次/日,10-14天;对甲型流感有一定预防作用,对乙型流感无效。疫苗预防灭活疫苗:效果较好,接种对象为老人、儿童、严重慢性病患者、免疫力低下及可能密切接触患者的人员;接种时间为每年10-11月中旬,每年接种1次,2周可产生有效抗体。减毒活疫苗(基因重配技术):采用喷鼻法接种WHO推荐流感疫苗包含A/California/7/2009(H1N1)pdm09、A/Victoria/361/2011(H3N2)、B/Wisconsin/1/2010样毒株。第9页,讲稿共22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流感嗜血杆菌第10页,讲稿共22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流感嗜血杆菌结构1.初分离G—短小杆菌;2.球杆或长杆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