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全国2010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公共政策学》.doc

发布:2016-12-25约2.97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全国2010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公共政策试题   课程代码:0031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勒纳和拉斯韦尔始创“公共政策”这门学科时使用的名称是(   )   A.政策学   B.政策科学   C.政策分析   D.公共政策分析   2.首先提出“头脑风暴法”的是(   )   A.奥斯本   B.韦伯   C.西蒙   D.德尔菲   3.世界上的政策预测方法大约为(   )   A.50多种   B.100多种   C.200多种   D.300多种   4.趋势外推法属于(   )   A.定量预测方法   B.定性预测方法   C.目标性预测方法   D.探索性预测方法   5.政策咨询中最重要、最受关注的类型是(   )   A.公共决策咨询   B.政策信息咨询   C.政策环境咨询   D.政策民主化咨询   6.决策咨询的首要功能是(   )   A.研究咨询功能   B.参与决策功能   C.政策协调功能   D.人才开发功能   7.将信息论和控制论联系起来的是(   )   A.申农   B.维纳   C.霍尔   D.施勒莫   8.下面属于亚当·斯密对政策研究贡献的是(   )   A.战略决策思想   B.官僚制理想模型   C.政府与市场关系理论   D.价值无涉主张   9.属于公共政策学的核心概念的是(   )   A.政策实验   B.政策替代   C.政策宣传   D.政策效果   10.规范最佳模型的构建者是(   )   A.西蒙   B.林德布洛姆   C.德洛尔   D.埃齐奥尼   11.美国公共政策的基本形式是(   )   A.国会立法   B.总统决策   C.法院制定   D.司法参与   12.人力资源政策属于(   )   A.政治政策   B.经济政策   C.社会政策   D.教育政策   13.按政策效果分,可以将公共政策分为(   )   A.实质性政策和程序性政策   B.物质性政策和符号性政策   C.能动性政策和被动性政策   D.积极性政策与消极性政策   14.被称作公共政策系统的“神经”系统的是(   )   A.决策子系统   B.咨询子系统   C.信息子系统   D.执行子系统   15.“海权论”对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外交政策的深刻影响反映了(   )   A.自然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B.社会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C.大众传媒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D.国际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16.属于集权制优点的是(   )   A.因地制宜   B.政策针对性强   C.统筹兼顾   D.政策适应性强   17.不属于“流行迷思”的内容的是(   )   A.自然的迷思   B.邪恶的迷思   C.内在的迷思   D.价值的迷思   18.假设分析法的第一步是(   )   A.呈现假设   B.汇集假设   C.确立利害关系人   D.组建团体   19.政策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第一步是(   )   A.进入   B.说明   C.扩散   D.创始   20.暴力犯罪的问题应属于(   )   A.实质性议程   B.形象性议程   C.象征性议程   D.功能性议程   21.公共政策学属于(   )   A.自然科学   B.人文科学   C.社会科学   D.文化艺术   22.政策规划也称(   )   A.政策制定   B.政策考量   C.政策评估   D.政策构建   23.英国的三读程序是决策程序中的(   )   A.提出议案   B.审议议案   C.通过议案   D.公布政策   24.政策执行成为政策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是在(   )   A.20世纪50年代   B.20世纪60年代   C.20世纪7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   25.被称为“霍恩-米特模型”的政策执行模型的是(   )   A.系统模型   B.循环模型   C.博弈模型   D.综合模型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6.属于政策制定系统的内部结构的类型有(     )   A.线性结构   B.职能结构   C.线性-参谋结构   D.矩阵结构   E.圆形结构   27.多角度分析所运用的角度有(     )   A.个人角度   B.组织角度   C.理论角度   D.技术角度   E.实践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