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与黑读书笔记30.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红与黑读书笔记300
篇一:《红与黑》读书笔记
《红与黑》读书笔记
一、作者简介: 司汤达
马利-亨利·贝尔(1783年1月23日-1842年3月23日),笔名“司汤达”,19世纪著名法国作家。他以准确的人物心理分析和凝练的笔法而闻名,被认为是最重要和最早的现实主义的实践者之一。最有名的作品是《红与黑》(1830)和《帕尔马修道院》(1839)。1842年3月22日傍晚在巴黎街上行走时突然患脑溢血,经抢救无效,于23日清晨2时去世。
他是十九世纪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也是19世纪现实主义的先驱,曾在文艺论著《拉辛与莎士比亚》中提倡浪漫主义,反对古典主义,主张文学应“艺术的反映当代生活”,反对因循守旧。他的一生并不长,不到六十年,而且他在文学上起步很晚,三十几岁才开始发表作品。然而,他却给人类留下了巨大的精神遗产:数部长篇,数十个短篇或故事,数百万字的文论、随笔和散文,游记。
二、题目“红”与“黑”含义
1、“红”指拿破仑军队的红色军装。“黑”指中世纪基督教士的黑袍。
2、“红”指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的英雄时代。“黑”是对卑鄙可耻的复辟时代的蔑视。
3、“红”象征于连的力量,他羡慕苍鹰的力量和它的我行我素。“黑”象征身陷囹圄的于连幻想的破灭。
4、“红”与“黑”是赌盘上区别输赢的标志。
5、“红”指以特殊的方式反抗复辟制度的小资产阶级叛逆者于连,“黑”指包括反动教会、贵族阶级和资产阶级在内的黑暗势力。
三、内容简介
《红与黑》小说围绕主人公于连个人奋斗的经历与最终失败,尤其是他的两次爱情的描写,广泛地展现了“19世纪初30年间压在法国人民头上的历届政府所带来的社会风气”,强烈地抨击了复辟王朝时期贵族的反动,教会的黑暗和资产阶级新贵的卑鄙庸俗,利欲熏心。因此小说虽以于连的爱情生活作为主线,但毕竟不是爱情小说,而是一部“政治小说”。
四、主要人物
于连·索黑尔 :胆怯、出生卑微、真实却又虚伪、矜持、对于上流社会的种种不为所动、不阿谀奉承、自信、自馁、常哀怨自己卑贱的身世以及对自己高攀可笑。
五、绝妙的句:
在错误面前,个性是那么渺小和无力。
这曾是拿破仑的命运,有朝一日,这也会是他的命运吗?
这颗高傲而冷酷的心灵第一次受到热烈的感情的裹挟。但是,这预热烈的感情虽然制服了骄傲,却仍旧终于骄傲的种种畏惧。
我决不是被我的同阶级的人审判,我在陪审官的席上,没有看见一个富有的农民,而只是些令人气愤的资产阶级的人
在拿破仑统治下,我会是个军曹,在未来的神父当中,我将是个主教。 我出身低微,夫人,但是我并不低贱。
我的梦想,值得我本人去争取,我今天的生活,绝不是我昨天生活的冷淡抄袭。
篇二:《红与黑》读书笔记
2014级新闻学专业
“外国文学”期末作业
作业名称:《红与黑》读书笔记
学生姓名:
学 号:专业班级: 新闻二班组别:四组
完成日期:2016/12/18
《红与黑》是19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家司汤达的代表作。小说围绕着主人公于连的个人奋斗的经历,尤其是对他两次爱情的描写,展现了“19世纪初30年间压在法国人民头上的历届政府所带来的社会风气”,强烈地抨击了复辟王朝时期贵族的反动,教会的黑暗和资产阶级新贵的卑鄙庸俗。因此小说虽以于连的爱情生活作为主线,但却是一部“政治小说”。 小说主人公于连出身卑贱,却有幸受到良好的教育,并且拥有着杰出的智慧。在于连十九岁那年,他被市长聘为家庭教师,不久后,和市长夫人恋爱,事情败露后被迫到神学院投靠神父。后来在教派斗争中神父失败,于连也不能继续留在那里,遂又被介绍给宫廷大臣当秘书。从此,于连打开了进入上流社会的大门。于连十分能干,马上就受到了侯爵的赏识,于连也因此参加了贵族们的反动会议,甘愿为贵族效劳。与此同时,于连还得到了侯爵女儿马蒂尔德的爱情,并迫使侯爵承认他们的结合。正在这时,侯爵的政敌想方设法让市长夫人写了一封揭发信,侯爵接到信后断然否定了自己女儿和于连的关系。于连气愤之极,枪击了市长夫人。尽管马蒂尔德等人竭力营救,但于连仍被处以死刑??
全书最耀眼、也在文学史上最有名的人物自然是于连·索雷尔,“平民出身,较高文化,任家庭教师,与女主人发生恋情,事露,枪杀恋人,被判死刑”是他一生的概括,“追求”幸福的“热情”和“毅力”以及对阶级差异的反抗所表现出近乎英雄的气概是最为动人的血肉。作者着笔于人物心灵的跟踪,折射出了于连处于冲动下追求“英雄梦想”的心路历程,这是对那时社会形态的反抗,也是对碌碌无为、虚度青春的强烈反抗。
于连的一生都在追求幸福,也正因如此他在日后能跻身于所谓的上流社会中。什么是幸福,怎样得到幸福,这是困惑着人类几千年的问题,当然,也同样困扰着于连。在他心目中,幸福并没有确切的标准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