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蓝类蔬菜工厂化育苗技术规程》编制说明.doc
标准名称
甘蓝类蔬菜工厂化育苗技术规程
任务来源
(项目计划号)
2024-3-103
第一起草单位
(盖章)
安徽新源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单位地址
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台湾农民创业园创景路以西海峡大道北侧
参与起草单位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安徽徽农种苗有限公司、和县蔬菜技术服务中心、淮南市益农瓜果产销服务有限公司、安徽永冠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标准起草人
(全部起草人,应与标准文本前言中起草人排序一致)
序号
姓名
单位
职务
职称
电话
编制情况
1、编制过程简介
2024年9月2日,收到《关于下达2024年第三批安徽省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后,成立标准编制小组,成员有田红梅、夏新发、张金龙、陈洁、姚艳、孔燕、陶珍、刘娟、刘凯、王朋成、严乾元、王明霞、王艳、张建、赵永利、杨积冠。
标准起草过程:标准编制小组根据项目承担单位及参与单位长期的科研、生产实践,总结了省内规模蔬菜育苗场多年多点试验示范结果,参考了国内相关标准规程及科研论文,完成了标准初稿的编写。为了更好的完成标准任务,标准编制小组在充分了解我省甘蓝类蔬菜工厂化育苗生产现状的基础上,以现场访谈和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征求了相关行业和部门的意见的基础上,对初稿进行几次讨论和修改,最终形成了本标准的征求意见稿。
征求意见情况:2025年2月,由工作组牵头负责通过网站、会议等方式公开征求意见,共向X个有关行业单位、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及有代表性的标准利益方发函征求意见。截止2025年x月,征求意见共收到x家单位X条意见,最终X条被采纳。
审查情况:2025年x月x日,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在合肥组织召开了《甘蓝类蔬菜工厂化育苗技术规程》地方标准审查会,来自XXXX等单位专家组成审查专家组。专家委员会认真听取了编制单位的汇报,审阅了相关材料,经质询和讨论,提出了XX条修改建议,并一致认为,XXXXXXXXXXXXXXX…,建议修改完善后报批。
报批情况:工作组根据审查意见对标准送审稿作了修改和完善,于2025年x月形成标准报批稿、编制说明及其它相关文件,报至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审批。
2、制定标准的必要性和意义
必要性:
甘蓝类蔬菜具有投入少、省工省力、高产、适应性广等特点,适宜各地栽培。我省栽培面积逐年增长,对优质种苗需求旺盛,种苗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蔬菜的质量以及产量。但传统育苗方式采用床土育苗,管理粗放,种子利用率低,出苗不齐,壮苗率低,易感病害,不利于甘蓝类蔬菜产量和品质的形成,阻碍了蔬菜产业的健康发展随着现代蔬菜产业的发展。目前,我国蔬菜育苗方式已经由传统的床土育苗、营养钵育苗等向集约化、工厂化育苗的方向发展,但我省当前没有甘蓝类蔬菜工厂化育苗技术规程,育苗工厂无规可依,无标操作,出现育苗成本高、病害多发、质量不稳等诸多新问题。因此,生产中急需制定相关标准。
意义:
通过制定《甘蓝类蔬菜工厂化育苗技术规程》,应用推广后可提高我省甘蓝类蔬菜工厂化育苗技术水平,提高种苗质量,降低病虫害发生和化肥农药用量,优化资源配置,推动我省甘蓝类蔬菜育苗产业健康发展。同时通过制定或引进相关标准,加强对甘蓝类蔬菜种苗质量和产地环境的检测和监督,对甘蓝类蔬菜生产实行标准化管理,严把生产、流通等环节,保障人民群众食品安全和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对我省新农村建设意义重大。
3、制定标准的原则和依据,与现行法律法规、标准的关系
安徽省地方标准《甘蓝类蔬菜工厂化育苗技术规程》严格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标准编制遵循“先进性、实用性、统一性、规范性”的原则。
产业发展原则:“标准”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以节能减排、控制农残、减少污染为目的,实现种苗产品“健康、优质、无污染”生产,适应了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农业产业化高效建设需要,达到以规范促发展和增产增效的目的。
集约和简约化原则:“标准”以减少劳动用工,提高土地、大棚设施、生产投入品利用率为目的,在种苗生产密度等环节进行了规范,实现蔬菜种苗快速、批量、节本、优质生产,降低农业生产成本,达到效益的最大化。
先进性原则:标准的制定既立足现实生产需要,又融入当前先进的、科学的操作手段,理论与实际结合,做到技术上的先进性。
可操作性原则:“标准”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既考虑前瞻性又顾及育苗大户、育苗企业的生产实际,同时实现安全、优质、高效的育苗目标;通过充分听取各方意见,确保“标准”可作为政府部门监督和指导生产的依据,在生产中切实可行,保障甘蓝类蔬菜壮苗生产的迅速推广应用,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
本标准所引用的其他标准均为现行有效的最新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制定的标准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
4、主要条款的说明,主要技术指标、参数、试验验证的论述(详细说明)
主要条款:
本标准的章节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