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的分型与中医辨证治疗.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便秘的分型与中医辨证治疗
一.分型
便秘在临床上分实、虚两大类型。
实证表现身热面赤,唇干口臭,苔黄燥,脉数而有力。病因多为阳盛体壮,
平素过食辛辣、烧、烤、炸等厚味,致胃肠积热;或外感热病传里结于大肠,造
成大便干燥坚硬,治宜泻热攻积、荡涤积滞,用急下存阴法。凡阳明腑实、腹满
胀痛、内热肠燥、自汗、口渴,具备痞、满、燥、实四大症者,可用大承气汤下
之,中病即止,不可多服。
虚证多面色无华,形神不足,肌瘦乏力,气促汗出,心悸头晕,舌质淡嫩,
苔薄白,脉沉细无力。所谓虚证乃本虚标实,或虚而挟实,便秘没有纯虚的。病
因多与年老体衰,或病后、术后、产后气血两亏,致脾虚运化无权,肠道传送无
力,血亏津少,不能濡润肠道,如患有高血压、冠心病更应引起警惕。治宜滋阴
养血、润肠通便,用“增水行舟”法,以增液汤、麻仁丸等化裁,使其生津润肠,
肠得润便即通。
如久卧床铺,很少活动,食少无便意,肠少蠕动,可用益气宣肺润肠,如提
壶揭盖法。因肺与大肠相表里,不仅增液也应疏导,如下水道不通,徒放清水无
益。便秘影响食少,食少又难疏导,互为因果关系。药用:黄芪 15 克、沙参12
克、杏仁9 克、陈皮6 克、麻仁6 克、鸡内金9 克、黑芝麻12 克、槟榔6 克,
水煎服。这样即能达到理气以通塞,增液以行滞的目的。
对老年人、久病体弱虚证便秘者,既不能用硝、黄猛攻,也不应用参、茸峻
补,不然后果难以预料。
便秘一症不可图一时之快任意攻下,番泻叶也不宜久服,不然易损伤肠膜,
使便秘加重,排便更缠绵难愈。
便秘初愈,亦应多食胡萝卜、菠菜、蜂蜜、香油、香蕉等,即可痊愈。
还可以使用润滑性泻药,但不宜长期用
甘油或石蜡油:每次 10-30 毫升口服。
花生油、豆油或香油:每次15-30 毫升口服。
蜂蜜:每次20-30 毫升,用温开水一杯化开,清晨空腹时服用
二.习惯性便秘
习惯性便秘是指大便次数比健康时减少,粪质坚硬,并有不适的感觉,肠道、
肛门无器质性病变。主要因腹肌萎缩,无力增加腹压,使粪便停留在结肠时间较
长,粪便中的水分大量丢失,以致其干硬难以排泄。解便的间隔时间因人而异,
一般为两天以上,且坚硬干燥,或呈颗粒状似羊粪,常伴有左下腹胀闷不适、上
腹饱胀、嗳气、恶心、腹痛、肠鸣、排气增多等症状。长期便秘者,还可出现食
欲不振、口苦、精神萎靡、头晕乏力、全身酸痛以及头痛、失眠等症状。
中医治疗须分虚、实、寒、热。其中以阴虚火旺体质为多见,可以养阴清热
润下法治疗,如麻子仁丸(大黄6 克泡水兑服,火麻仁 15 克,枳实 10 克,厚朴
10 克,杏仁10 克,芍药15 克) 、润肠丸(当归10 克,生地15 克,桃仁10 克,
火麻仁15 克,枳壳10 克)等方均可选用。
产妇产后便秘及老年之人便秘多属气血虚,则以八珍汤( 白芍15 克,生地15
克,当归 10 克,川芎 10 克,党参 15 克,茯苓 10 克,白术 10 克,甘草5 克)
加减治疗。
气机郁滞者,以顺气行滞,升清降浊法治疗,选苏子降气汤(苏子 10 克,半
夏 10 克,当归10 克,前胡10 克,厚朴10 克,肉桂5 克,生姜3 克,大枣10
克)加莱菔子10 克,枳壳10 克,杏仁10 克。适用于气机郁滞之便秘。
脾肾阳虚患者,因中气不足,无力宣导大肠而致气虚便秘、顽固性便秘,则
以补益脾肾,赔本通便法治疗。方用金匮肾气丸(熟地 10 克,山药30 克,山茱
萸10 克,泽泻6 克,茯苓10 克,丹皮10 克,桂枝5 克,附子6 克先煎2 小时)
或自拟便秘方加减:黄芪40 克,党参30 克,白术 10 克,陈皮 10 克,丹参30
克,火麻仁15 克,郁李仁15 克,桃仁15 克,肉苁蓉15 克,枳实20 克,厚朴
10 克,生地 10 克,麦冬 10 克,白芍 15 克,生大黄4 .5 克泡水兑服,甘草5
克。水煎兑大黄水服。加减:有坠胀感者,加柴胡10 克,升麻10 克。
三.肛裂便秘
肛管的皮肤全层破裂,伴周期性疼痛,并形成梭形溃疡者为肛裂。多因排便
过于用力,使肛门皮肤裂伤,肛管狭窄、肛门湿疹、痔疮损伤继发感染日久而发
病。临床以周期性疼痛、便血、便秘为主要特征,其病机以热结肠道、湿热下注
和阴虚肠燥为多见。
根据病因及病变程度辨证治疗。
1.热结肠道
凡出现大便干结,便时疼痛剧烈,甚则面赤汗出,大便滴血,其色鲜红、或
多或少,肛门部灼热瘙痒,小便短亦,舌红,苔黄燥,脉滑实或数而有力者,多
因热结肠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