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社会心理学   全套课件.ppt

发布:2017-08-30约1.41万字共12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社会心理学的历史与理论 第三章 社会化 第四章 社会角色 第五章 自我意识 第六章 社会动机 第七章 社会认知 第八章 社会态度 第九章 态度的形成与改变 第八章 人际关系 第九章 人际沟通 第十章 侵犯和利他 第十一章 社会影响 第十二章 群体心理 第十六章 民族心理 第十七章 性别差异心理 第十三章 应用社会心理学 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一)个体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 (二)社会交往心理和行为 (三)群体心理 (四)应用社会心理学 三、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取向 (一)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 (二)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 (三)比较文化的社会心理学 第二节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社会心理学的方法论问题 二、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常用术语:变量、信度和效度 三、社会心理学的具体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档案研究法等 四、社会心理学研究中的偏向和伦理问题 (一)研究偏向问题:研究者的偏向和被试者的偏向 (二)研究伦理问题 第三节 社会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一、社会心理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 二、社会心理学是理论性极强的应用学科 第二章 社会心理学的历史与理论 第一节 社会心理学的形成历史 一、社会心理学的孕育时期(社会哲学论阶段) 二、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时期(社会经验论阶段) 三、社会心理学的确立时期(社会分析论阶段) 四、早期社会心理学的三大主要流派 (一)德国的民族心理学 (二)法国的群众心理学 (三)英国的本能心理学 第二节 近50年来社会心理学的发展 一、美国社会心理学的发展与近况 (一)二十世纪四十年代 (二)二十世纪五十年代 (三)二十世纪六十年代 (四)二十世纪七十年代 (五)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六)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 二、前苏联社会心理学的发展与近况 (一)史前阶段(十九世纪中期至二十世纪初期) (二)定型阶段(二十世纪二十至三十年代) (三)停滞阶段(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末至五十年代末) (四)发展阶段(二十世纪六十至九十年代) (五)苏联解体后阶段(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 三、我国社会心理学的发展与现状 (一)1949年解放以前的发展状况 (二)1949年解放以后的发展状况 第三节 社会心理学的理论 一、精神分析理论 二、符号互动理论 三、社会学习理论 四、社会认知理论 第三章 社会化 第一节 社会化的含义 一、社会化的定义 (一)社会化的定义 (二)个人社会化的基本途径 (三)社会化的基本特征 二、社会化的种类 (一)儿童期社会化 (二)青春期与青年期社会化 (三)成人社会化 (四)继续社会化与再社会化 (五)反向社会化 三、社会化的内容 (一)政治社会化 (二)道德社会化 (三)性别角色社会化 (四)民族社会化 (五)法律社会化 (六)社会行为社会化 (七)知识社会化 第二节 社会化的因素 一、遗传因素 二、社会环境因素 (一)社会文化 (二)家庭 1、家庭双亲在子女社会化过程中的特殊地位 2、家庭双亲的影响反应了社会文化的要求 3、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家庭气氛对子女人格形成的影响: 父母教养方式的四种类型: (1)宠爱型 (2)放任型 (3)专制型 (4)民主型 4、家庭子女的出生顺序也是影响个人社会化的原因 (三)学校 (四)同辈群体 (五)大众传播媒介 (六)计算机网络 第三节 社会化的理论 一、精神分析学说的观点 (一)弗洛伊德的观点 (二)艾里克森的观点:将人生发展分为8个阶段: 1、信任与不信任;2、自主与怀疑和羞怯;3、首创性与内疚性;4、勤奋与自卑;5、统一的角色与混乱的角色;6、亲近与孤独;7、创造力感与停滞感;8、自我完美与悲观失望感 二、认知发展论的观点 (一)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 (二)柯尔伯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