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压类特种设备检验检测现场安全与防护规范.docx
2
承压类特种设备检验检测现场安全与防护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特种设备检验检测现场的安全防护与安全作业的一般规定和具体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的检验人员在检验现场的作业安全,也适用于特种设备无损检测的作业安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8871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GBZ117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防护要求
GBZ132工业γ射线探伤放射防护标准
AQ3028化学品生产单位受限空间作业安全规范
JBJ80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TSG21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TSG11锅炉安全技术规程
TSGD7005压力管道定期检验规则—工业管道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危险源
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
3.2
高处作业
在距坠落高度基准面2m或2m以上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
3.3
受限空间
3
生产单位的各类塔、釜、槽、罐、炉膛、锅筒、管道、容器、以及地下室、窖井、坑(池)、下水道及其他封闭、半封闭场所。
4安全管理
4.1安全教育
4.1.1安全教育应至少包括:岗前教育、岗位教育、继续教育、事故案例警示教育。
4.1.2每一次安全教育的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和考核成绩应进行记录备查。
4.1.3接受培训的人员和负责培训、考核的人员应在培训记录上签字留存。
4.2安全职责
4.2.1检验、检测人员在承担的检验、检测工作中对自己和相关人员的人身安全和所使用的仪器设备安全负有直接责任。
4.2.2检验检测人员有权对组织安全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批评、检举、控告:有权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
4.2.3检验、检测作业时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自觉遵守的有关安全管理制度和受检方有关安全规
定。
4.2.4检验、检测前要检查作业环境的安全状况,落实各项安全措施,在工作中发现危及人身和仪器设备安全的情况应立即中止作业,并按组织相关程序处理。
4.2.5发生事故应立即上报,保护现场,如实向事故调查人员反映事故情况。
4.3风险控制
4.3.1危险源辨识
检验工作中应识别与检验工作有关的所有危险源,考虑危险可能性的大小与安全条件和概率。
常见危险源:有毒有害物质、易燃易爆物质、放射源、电接触、静电、攀高作业、物体打击、机械伤害、挤压、剪切、缠绕、跌绊、缺氧、窒息等。
常见危险源识别方法:安全检查表、专家调查法、工作危害分析、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等,检验、检测组织通常选用安全检查表方法,通过检查找出危险源导致特定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对危害分析结果作出判断。
4.3.2风险评价
在危险源辨识的基础上,应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评估,同时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虑,进而对风险是否可以接受进行确定。风险评价的输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信息:
a)工作场所详情;
b)安全保障措施;
c)实施作业的持续时间、频率;
d)控制措施的可用性及应用情况;
e)影响工作场所的环境条件。
4.3.3控制措施
4
4.3.3.1针对存在的风险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控制措施的选定应首先考虑消除的原则,其次降低风险,使用个体防护是最终的手段。
4.3.3.2控制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对检验检测人员进行安全意识及能力培训,制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应急预案等。
4.4安全检查
检验检测单位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其包括但不限于:
a)检验、检测工作应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在制订检验细则、检验方案、大纲或组织实施检验准备的过程中要明确安全方面的内容和要求;
b)检验、检测过程中应严格遵守相关的检验规范和标准,严格执行安全管理程序、制度和受检方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规定;
c)从事检验、检测的作业人员应具有相应的检验、检测资格,检验检测作业时应明确专人负责检验现场指挥和安全工作;外部人员、新职工、外聘人员(包括临时辅助人员)应在接受安全教育后才能进入检验工作现场;
d)检验检测人员、现场工作人员应熟悉基本的应急处理和急救、护理常识。在实施检验检测任务前,安全负责人应当向受检方了解工作现场的情况,负责工作现场的安全防范工作,在确保无安全隐患的前提下开展检验检测工作;
e)进入检验、检测作业现场应按规定正确穿戴劳动防护用品;进行检验、检测作业前,应首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