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级会计电算化(二)班《计算机基础》(4课时)课程整体设计.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计算机应用基础》
课程设计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
班 级:2014级会计电算化(2)班
班主任:赵振宇
学生人数:68
周课时:4课时
教师教师 :胡红兵
2014年8月26日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整体设计
一、管理信息:
课程名称:《计算机应用基础》
制定人:胡红兵
批准人:
制定时间:2014年8月26日
授课时间:2014年9月~2014年12月
二、课程信息:
总学时:56学时
(根据今年国家放假中秋节及国庆节影响星期1、3、4、5情况将耽误1周课,第16周学校实操考试时间,故实际教学时间大约14*4=56学时)
学分: 4学分
授课对象:14级会计电算化(2)班
课程性质:公共基础必修课
先导课程:初中信息技术
后续课程:《Excel在会计中的应用》
三、课程定位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具有应用计算机学习的能力,为其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了解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信息道德及信息安全准则,培养学生成为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摘自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2009版),大纲及配套教材建议:基础模块总的教学时数为96~108学时,职业模块教学时数为32~36学时)。同时,为其专业学习打下计算机必备基础。因此,在现有课时的情况下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删减,把重点放在与会计电算化专业密切相关的“电子表格处理软件应用”单元。
四、学情分析
前几天通过班主任了解,目前新生报到人数60多人,估计加上过几天来报名读书的学生将接近70人。大多为应届初中毕业生,根据初中开设有信息技术及现在计算机的普及程度,学生有一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技能,如QQ上网聊天、游戏、网络电影等,具体情况待下周新生上课后进一步了解。同时,对面临在一个50机位的机房里不能满足一人一机操作的情况,将采取分组学习的方式,每组5机位6~7人分10组进行。还有实训大楼在装修中,估计开学不能及时使用。
初步预想:以兴趣为驱动,操作活动为主导,专业计算机技能必备为方向,提升信息素养为目的,努力达到新大纲基本要求。
五、课程设计
(一)课程目标设计:
1、能力目标
(职业特定能力)
(1) 具有熟练使用主流微机操作系统和初步使用常见应用软件的能力。
(2) 具有较熟练的汉字输入能力。
(3) 具有熟练使用文字处理软件进行文档编辑、格式化、图文表混排和打印文档的能力。
(4) 具有熟练使用电子表格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格式设置及打印输出的基本能力。
(5) 具有使用制作演示文稿的基本能力。
(6) 具有使用Internet收发电子邮件,使用浏览器检索并获取信息的能力。
*(7)了解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掌握在Windows系统中多媒体的使用方法。
*(行业通用能力)
(8)具有会安装未曾使用过的常规软件的能力。
**(核心能力)
(9) 规范操作习惯——工具的正确使用和规范的上机操作。
(10)团结合作能力——互相帮助、共同学习,具备协作精神,服从大局。
(11)自我展示能力——讲述、说明、提问、回答问题。
(12)自我学习能力——能借助Internet或图书馆的各类资料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2、知识目标
(1) 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及一种汉字输入法(原有初中基础,只要熟练一种输入法,加上平常的QQ上网使用,故不专门占用课时时间)。
(2) 掌握微型计算机的主流操作系统的基本使用方法。
(3) 理解计算机文字处理的基础知识,掌握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方法。
(4) 掌握数据处理的基本技能。
(5) 掌握制作演示文稿的基本操作。
(6) 了解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掌握Internet的使用方法。
(二)课程内容设计:
课程单元
序号 单元名称 学时 1 计算机基础知识 4 2 Windows操作基础 6 3 网络基础知识 4 4 Word文字处理 16 5 Excel电子表格 18 6 PowerPoint演示文稿 6 机动 2 合计 56 说明:
1、3.5周时间用来学习计算机、操作系统基本操作及网络基本操作。其中,
(1)不单独占用课时进行录入练习,讲录入方法,学生任选一种自己熟悉的即可,强调打字的正确姿势。最低要求:中文35字/分钟,英文75字/分钟,或在原有基础上提高100%。
(2)把常用软件及网络基本应用操作尽可能穿插在课程学习之缝隙中。
2、4周时间用来学习Word文字处理,次重点单元。
3、4.5周时间来学习Excel电子表格,最重点单元。
4、1.5周时间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制作,不要求很熟练。
(三)能力训练项目设计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