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通信》第3章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资料.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3章 复习思考题
参考答案
3-1 连接器和跳线的作用是什么?接头的作用又是什么
答:连接器是把两个光纤端面结合在一起,以实现光纤与光纤之间可拆卸(),()(),N个输入波导、N个输出波导、两个具有相同结构的N ( N平板波导星形耦合器以及一个平板阵列波导光栅组成,如图3.4.4所示。这种光栅相邻波导间具有恒定的路径长度差(L,由式(1.2.8) (3.4.)(是信号波长,是路径长度差,通常为几十微米,
图3.4.3 由阵列波导光栅(AWG)组成的解复用器/路由器
3.4 简述介质薄膜干涉滤波器解复用器的作用(见原荣编著《光纤通信(第2版)》3.4.3节)
答:介质薄膜光滤波器解复用器利用光的干涉效应选择波长。可以将每层厚度为1/4波长,和)相间组成的多层介质薄膜,用作干涉滤波器,3.4.5所示。在高折射率层反射光的相位不变,而在低折射率层反射光的相位改变180O。连续反射光在前表面相长干涉复合,在一定的波长范围内产生高能量的反射光束,在这一范围之外,则反射很小。这样通过多层介质膜的干涉,就使一些波长的光通过,而另一些波长的光透射。用多层介质膜可构成高通滤波器和低通滤波器。两层的折射率差应该足够大,以便获得陡峭的滤波器特性。和通常用于介质薄膜的材料。30层以上的干涉滤波器已经制造出来,因此1.55 (m波长时的通带宽度可窄至1 THz。用介质薄膜滤波器可构成WDM解复用器,如图3.4.6和图3.4.7所示。
图3.4.5 介质薄膜滤波器 图3.4.6 用介质薄膜滤波器构成解复用器
3-5 对光的调制有哪两种?简述它们的区别
答:调制有直接调制和外调制两种方式。前者是信号直接调制光源的输出光强,后者是信号通过外调制器对连续输出光进行调制。直接调制是激光器的注入电流直接随承载信息的信号而变化,但是用直接调制来实现调幅(AM)和幅移键控(ASK)时,,,
图3.5.1 调制方式比较
3-6 简述马赫-曾德尔幅度调制器的工作原理
答:最常用的幅度调制器是在晶体表面用钛扩散波导构成的马赫-曾德尔(M-Z)干涉型调制器,如图3.5.5所示。使用两个频率相同但相位不同的偏振光波,进行干涉的干涉仪,外加电压引入相位的变化可以转换为幅度的变化。在图3.5.5(a)表示的由两个Y形波导构成的结构中,在理想的情况下,输入光功率在C点平均分配到两个分支传输,在输出端D干涉,所以该结构扮演着一个干涉仪的作用,其输出幅度与两个分支光通道的相位差有关。两个理想的背对背相位调制器,在外电场的作用下,能够改变两个分支中待调制传输光的相位。由于加在两个分支中的电场方向相反,如图3.5.5(a)的右上方的截面图所示,所以在两个分支中的折射率和相位变化也相反,例如若在A分支中引入的相位变化,那么在B分支则引入相位的变化,因此A、B分支将引入相位(的变化。
假如输入光功率在C点平均分配到两个分支传输,其幅度为A,在输出端D的光场为
(3.5.5)成正比,所以由式(3.5.5)可知,当时输出功率最大,当时,两个分支中的光场相互抵消干涉,使输出功率最小,在理想的情况下为零。于是
(3.5.6)
图3.5.5 马赫-曾德尔幅度调制器
由于外加电场控制着两个分支中干涉波的相位差,所以外加电场也控制着输出光的强度,虽然它们并不成线性关系。
3.7 什么是差分正交相移键控(DQPSK)调制器?
答:差分正交相移键控(Differential Quadrature Phase-Sheft Keying , DQPSK)调制技术同时调制信号的强度和相位,以尽可能减轻色散的影响。QPSK光调制器由4个如图3.5.10所示的马赫(曾德尔调制器(MZM)构成,如图3.5.11所示。
图3.5.11 使用双平行马赫(曾德尔调制(DPMZM)的DQPSK光调制器
3.8 什么是偏振复用差分正交相移键控(PM-DQPSK)调制器?
答:偏振复用差分正交相移键控(Polarization Multiplexed DQPSK, PM-DQPSK),如图3.5.12所示,它同时调制信号的偏振和相位,在接收端使用相干检测,能够实现在现有10 Gb/s光纤线路上传输40 Gb/s信号。
由图3.5.12可知,连续激光器发出的光经过偏振分光器(PBS)一分为二,每束光通过并联马赫-曾德尔调制器MZM进行DQPSK调制,形成一组偏振信道光。两组正交偏振信道光通过偏振光合波器(PBC)复用,从而得到一路PM-DQPSK光信号。详细介绍见7.5.8节。
图3.5.12 使用偏振复用马赫(曾德尔调制器(PM-MZM)的DQPSK光调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