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肝脏CT和MRI扫描技术.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最大密度投影(MIP) 最大密度投影是沿一定方向将一定厚度容积数据内的最大密度体素投影于一个平面,重组为一幅二维图像的技术,常用于血管、骨骼等的显示。 重组过程不作阈值选择,故不丢失X线衰减信息,可反映细小的密度差别。 它的缺点是不能充分显示重叠结构的关系。 全容积最大密度投影由于图像重叠多,应结合多平面容积重组技术使用。 最大密度投影(MIP) 最小密度投影(MinIP) 最小密度投影处理原理与最大密度投影相同,是沿一定方向将一定厚度容积数据内的最小密度体素投影于一个平面,重组为一幅二维图像的技术。 最小密度投影适合显示低密度的结构,如充气的结肠或气道等,在肝脏内主要显示扩张的胆道。 最小密度投影(MinIP) 容积再现(VR) 容积再现技术是将扫描获取的容积数据按数学模式进行计算处理,将超过预设CT阈值的相邻像素连接重组而成,并对不同CT值的组织分别用不同的颜色显示的三维立体图像。 通过使用不同的透明度和伪彩处理技术,可更好地显示解剖结构的空间关系,立体感强,是最接近真实的三维图像。 高于所设阈值的结构都能得到显示,但低于阈值的结构不能显示,重组过程中丢失了一定的数据信息,应该灵活合理选择CT阈值范围。 容积再现(VR) 肝脏CT检查的辐射剂量控制技术 1. 智能射线束滤过技术 2. CT自动曝光控制(AEC,Automatic Exposure Control)技术 受检者体型管电流设置技术 Z轴管电流调制技术 XY轴管电流调制技术 3. 量子降噪技术 4. 迭代算法 二、肝脏MRI成像技术 1. 检查前准备 2. 扫描程序规范化 3. 图像后处理技术 肝脏MRI检查的基本要求 1. 良好的组织分辨力(对比度和组织特性) 序列和参数的正确选择 多种序列的联合应用 2. 足够的空间分辨力:合适的FOV,大矩阵,薄层 3. 减少运动伪影 呼吸运动伪影:屏气、触发、导航技术 血管搏动伪影:空间饱和技术和流动补偿 4. 病变血供情况:三维动态增强扫描 肝脏MRI检查对设备的要求 1. 1.5T以上高场强MRI设备 2. 体部相控阵列线圈 3. 序列要求 常规检查序列TSE、SE、扰相GRE等 同时采集同反相位扰相GRE T1WI 三维容积内插快速GRE T1WI 扩散加权成像:DWI 4. MRI专用高压注射器 与肝脏MRI成像有关的解剖生理特点 肝脏双重供血 肝脏生理性含脂 正常肝组织T1值450~500ms (1.5T) 正常肝组织T2值40~50ms (1.5T) 呼吸运动 心脏及血管搏动 肝脏MRI检查前准备 肠道准备:检查当日禁食禁水,无需口服肠道对比剂,不可饮水充盈肠道,否则T2WI容易产生伪影。 详细向患者说明检查过程和注意事项,放松患者紧张心理。 呼吸训练:屏气时间长,呼吸均匀一致。 详细了解患者情况,参考临床资料。 肝脏MRI呼吸控制技术 1. 屏气 2. 呼吸触发 3. 导航回波 4. 呼吸补偿 呼吸触发、呼吸补偿、导航回波都需要病人均匀呼吸,呼吸控制是肝脏MRI检查成功的关键。 屏气 T1WI平扫、动态增强扫描及快速T2WI均需要屏气。 超快速序列如Balance SSFP、FSE等序列尽管没有明显呼吸运动伪影,也需屏气,以免错层。 吸气末或呼气末屏气,呼吸幅度控制相同,以保持各序列层面基本一致。 呼吸触发技术 前瞻性呼吸门控。 利用探测到的呼吸波进行触发。 一般以呼气末为触发点(扫描开始点),开始进行MR信号采集。 下一次吸气前停止采集(扫描停止点)。 MR信号采集时段发生于呼吸运动相对停止的平台期。 明显减少呼吸运动伪影。 导航回波技术 多采用二维导航回波技术。 采用相位编码方向空间分辨力很低的梯度回波序列。 只采集填充K空间中心的少量回波信号,采集时间很短,所用的脉冲偏转角很小,一般只有3~6°。 不会因残留的饱和效应而在成像采集时产生低信号条带影。 导航条长轴方向垂直于膈面,上下径中点放置于膈面水平,导航条上半截位于右肺,下半截位于肝脏。 在呼吸末平台期触发,启动脉冲激发和信号采集。 可用于腹部成像和心脏成像。 肝脏局灶病变的MRI检查目的 1. 局灶病变的检出 2. 局灶病变的定性诊断 3. 肿瘤分期和手术计划 肝脏局灶病变的MRI检查方法 T1WI T2WI 动态增强扫描:扫T2WI 肝脏T1WI 肝脏T1WI一般用扰相GRE取代SE序列。 序列选择扰相/毁损GRE: GE:损毁GRASS(FSPGR) Siemens:快速小角度激励(FLASH) Philips: T1快速场回波(T1-FFE) 如果T1WI出现高信号,建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