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考核试题及答案.docx

发布:2025-03-29约6.24千字共2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考核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40分)

1.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动脉压监测值突然出现负值,最可能的原因是()

A.动脉穿刺针斜面紧贴血管壁

B.动脉管路受压

C.血流量不足

D.以上都是

答案:D

解析:动脉穿刺针斜面紧贴血管壁、动脉管路受压、血流量不足等情况都可能导致动脉压监测值突然出现负值。

2.血液透析滤过采用的置换液量一般为()

A.10-20L

B.20-30L

C.30-50L

D.50-60L

答案:C

解析:血液透析滤过通常采用的置换液量为30-50L。

3.首次透析患者诱导透析时间一般不超过()

A.2小时

B.3小时

C.4小时

D.5小时

答案:B

解析:首次透析患者为避免失衡综合征等并发症,诱导透析时间一般不超过3小时。

4.透析器复用处理中,使用过氧乙酸消毒时,其浓度为()

A.0.1%-0.2%

B.0.2%-0.3%

C.0.3%-0.4%

D.0.4%-0.5%

答案:A

解析:透析器复用使用过氧乙酸消毒时,浓度为0.1%-0.2%。

5.血液透析中心的工作人员手卫生规范要求,卫生手消毒后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不超过()

A.5cfu/cm2

B.10cfu/cm2

C.15cfu/cm2

D.20cfu/cm2

答案:B

解析:血液透析中心工作人员卫生手消毒后细菌菌落总数应不超过10cfu/cm2。

6.透析液的碳酸氢盐浓度一般为()

A.22-26mmol/L

B.26-30mmol/L

C.30-34mmol/L

D.34-38mmol/L

答案:B

解析:透析液的碳酸氢盐浓度一般为26-30mmol/L。

7.动静脉内瘘穿刺时,动脉穿刺点与静脉穿刺点的距离应大于()

A.5cm

B.8cm

C.10cm

D.12cm

答案:B

解析:动静脉内瘘穿刺时,动脉穿刺点与静脉穿刺点距离应大于8cm,以减少再循环。

8.血液透析过程中,超滤率的计算公式为()

A.超滤量(ml)/透析时间(h)

B.超滤量(L)/透析时间(h)

C.超滤量(ml)/透析时间(min)

D.超滤量(L)/透析时间(min)

答案:A

解析:超滤率的计算公式是超滤量(ml)除以透析时间(h)。

9.对于无出血倾向的透析患者,普通肝素首剂量一般为()

A.5-10mg

B.10-20mg

C.20-30mg

D.30-40mg

答案:B

解析:无出血倾向的透析患者,普通肝素首剂量一般为10-20mg。

10.透析用水的化学污染物中,铝的最大允许浓度为()

A.0.01mg/L

B.0.02mg/L

C.0.05mg/L

D.0.1mg/L

答案:A

解析:透析用水中铝的最大允许浓度为0.01mg/L。

11.血液透析患者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时,首选的给药途径是()

A.皮下注射

B.肌肉注射

C.静脉注射

D.腹腔注射

答案:A

解析:血液透析患者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时,皮下注射为首选给药途径。

12.透析器破膜时,应立即采取的措施是()

A.更换透析器

B.降低血流量

C.增加超滤率

D.停止透析

答案:A

解析:透析器破膜时应立即更换透析器,防止透析液进入血液。

13.血液透析患者的干体重是指()

A.患者透析前的体重

B.患者透析后的体重

C.患者体内无多余水分潴留,也不缺水时的体重

D.患者理想的体重

答案:C

解析:血液透析患者的干体重是指体内无多余水分潴留,也不缺水时的体重。

14.血液滤过清除溶质的主要机制是()

A.弥散

B.对流

C.吸附

D.以上都是

答案:B

解析:血液滤过清除溶质的主要机制是对流。

15.透析治疗中发生低血压,最常见的原因是()

A.超滤速度过快

B.血管调节功能障碍

C.心功能不全

D.服用降压药

答案:A

解析:透析治疗中发生低血压最常见原因是超滤速度过快。

16.透析用水的细菌培养应()进行一次。

A.每周

B.每月

C.每季度

D.每年

答案:B

解析:透析用水的细菌培养应每月进行一次。

17.动静脉内瘘成熟一般需要()

A.1-2周

B.2-4周

C.4-8周

D.8-12周

答案:C

解析:动静脉内瘘成熟一般需要4-8周。

18.血液透析患者出现失衡综合征时,应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A.减慢血流速度

B.静滴高渗盐水

C.终止透析

D.增加超滤量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