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课程教学大纲.docx
PAGE3
ADDINCNKISM.UserStyle《社会实践》课程教学大纲
(实践课程)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号
0423S00035
开课单位
管理学院
课程名称
(中文)社会实践
(英文)SocialPractice
课程性质
选修
考核类型
考查
课程学分
2
课程学时
2周
课程类别
专业发展课程(专业拓展课)
适用专业(类)
财务管理、会计学
二、课程描述及目标
(一)课程简介
《社会实践》课程是财务管理和会计学专业的一门专业拓展课程,旨在通过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培养学生分析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和社会存在的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客观地、辩证地认识国情、认识社会,正确分析和认知自身的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同时促进学生参与各种社会公益事业、公共事务及社会活动,提高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为后期融入社会及工作岗位提供必要的思想准备和专业素养。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使学生从社会各界不同群体身上认识理解做人的道理,了解社会不同企事业单位对各种不同类型的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特别是对员工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的要求,学习优秀人物的崇高精神和思想品质,从而更好的进行自身的社会定位与职业规划,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课程目标1:通过了解各类社会实践工作的内容和步骤,让学生熟练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基础知识和应具备的基础能力。
课程目标2:通过接触社会活动,了解社会对人才的具体需求,增强对本专业社会作用的感性认识。
课程目标3:理论联系实际,把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用技能用于为社会服务,并加以巩固和深化,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三、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目标
1-4:具备文学、社会学、心理学、历史学、政治学、伦理学、哲学和艺术学等方面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掌握并运用高等数学、统计学、外语和计算机等方面的知识技能,以及适当的工程技术和信息技术知识;
课程目标1
2-3:知识与信息的获取能力、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终身学习和持续创新的能力;
课程目标2
3-3:具备财会及审计专门知识和技能,具有创新意识以及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的基本能力,坚持职业操守和道德规范,具有事业心、责任感和严谨的工作态度,以及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和勇于奉献的精神;
课程目标3
四、教学方式与方法
社会实践的开展由专业负责人集中以讲座的形式说明本课程的目标、过程管理、考核方式等,指导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有序开展。社会实践由集中实践和分散实践两种方式相结合,具体由学生自行选择,可根据个人情况在寒暑假完成;各项社会实践活动完成后,由学生撰写《社会实践报告》并提交指导教师给予成绩。
五、实践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
序号
实践内容
基本要求
学时
方式
对应课程目标
1
社会实践专题讲座
通过了解各类社会实践工作的内容和步骤,让学生熟练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基础知识和应具备的基础能力。
0.5周
讲座答疑
课程目标1
2
单位走访参观见习
通过接触社会活动(非本专业领域为主,本专业领域为辅),了解社会对人才的具体需求,增强对本专业社会作用的感性认识。
1周
参观见习
课程目标2
3
参加校外志愿者活动
理论联系实际,把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用技能用于为社会服务,并加以巩固和深化,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0.5周
社会参与
课程目标3
合计
2周
-
-
六、实践成果呈现要求
实践成果呈现方式为《社会实践报告》,其基本要求为内容真实、分析深入、逻辑清晰、独立完成、不得抄袭;内容包括思想认识收获、单位走访参观见习收获和参与志愿者活动收获三部分;报告格式规范同学年论文,字数要求不少于2000字。
七、学业评价和课程考核
(一)考核类型:?考试?考查
(二)考核方式:?实践报告?实践作品?项目汇报
?其它:
(三)成绩评定:
考核
依据
建议分值
(百分比)
考核/评价细则
对应课程目标
平时
考核
40%
出勤
30%
考勤、出勤情况
课程目标1
作业
30%
作业完成进度、基本概念、正确性等
课程目标2
表现
40%
回答问题、课堂讨论发言等
课程目标3
期末
考核
60%
要求独立完成《社会报告》,基本要求为内容真实、分析深入、逻辑清晰、独立完成、不得抄袭。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八、课程目标达成评价
课程目标的实际达成效果计算方式如下,达成值越高,教学效果越好。
课程目标达成度
毕业要求指标点达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