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最新版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内部审核.ppt

发布:2021-04-08约7.37千字共7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内审现场审核实施前主要审核下列文件: ——受审核部门的操作性文件(作业指导书、记录表格); ——以往内审的不符合报告、内审报告; ——上次管理评审的报告; ——与检测/校准结果质量保证有关的材料,如能力验证试验和检验检测机构间比对、期间核查结果/报告等。 ——顾客反馈的信息; ——现场使用的操作性文件协调性与适宜性,以及文件的控制情况。 (二)审核前与受审核部门的沟通 ——与受审核部门的代表建立沟通渠道; ——确认进行审核的可行性; ——向受审核部门提供时间安排的建议和内审组成员的信息; ——向受审核部门要求获得有关的文件及记录。即要求受审核部门提供有关管理体系建立、运行的文件及记录等; ——最终决定审核安排。 (三)准备审核工作文件 ——检查表及抽样计划(方案); ——记录审核情况的各种表格。 1.检查表的编写:检查表内容的编写是每一位内审员对内审活动策划和准备时的一项重要工作。 2.检查表的作用 3.检查表的内容 检查表的主要内容包括:查什么?怎么查? ——查什么?是解决审查的内容问题; ——怎么查?是解决到哪里?找谁?用什么调查方法(问、听、观察、查阅、追踪验证)查?取多少样本?是解决具体审查方法的选用问题。 一般来说:检查表的内容有: 1)审核项目(要素/过程)。 2)审核采用的方法(查、问、谈、观等)。 3)审核依据的文件(可摘录要点或只给出文件名、条款)。 4)抽样的数量和/或时间。 5)现场观察记录、检查结果记录(为了方便操作,可以将现场记录与检查表合并)。 6)其他内容,如审核区域、审核员、审核日期、审核陪同人员等等。 4.设计检查表的思路 检查表应体现审核的思路,审核的一般思路为: ——过程是如何确定和规定的?是否适宜?相关职责是否明确规定? ——程序和规定是否得到实施和保持? ——实施的结果如何?是否满足预期的目标? ——过程需要作那些改进? 5.合理抽样 ——抽样应具代表性,保证审核结果具有代表性。 ——抽样应考虑覆盖面,保证审核结果具有普遍意义。 ——新建立的管理体系或体系的改动部分,数量要多而且面要广;较成熟的管理体系,抽样的量较多且深,要侧重于薄弱环节;较少发生的活动、原始证据较少的工作,或比较重要的活动,抽样量要加大,甚至可以全部审核(如新开展的项目)。 6.编写和使用检查表应注意的事项 ——依据标准和质量体系文件策划并确定检查的内容。 ——应用过程方法的思路设计检查表。 ——既要策划审核的内容,也要策划审核的方法和技巧。 ——按部门审核时要注意策划和列出主要过程,一个部门往往涉及多个过程。 ——不要把检查表的内容事前透漏给受审核部门,但也不要过于神秘。 ——检查表是一个检查提纲,使用时不宜机械,也不要随意偏离检查表, 部门检查表:要紧紧围绕部门的主要职能展开。部门检查表的格式一般包括部门所承担的职责、按职责提出的问题、对应的标准条款、观察结果等几项内容。 要素检查表是按要素将对应的标准条款及体系文件要求分散在多个部门中进行编制的,内容要能够充分说明该要素是否在体系运行中起到应有的作用。 应考虑内审员的经验、知识、能力等来决定检查表编制的繁简。 检查表的示例 二、审核的方式方法: ——按部门审核的方式 ——按要素(过程)审核的方式 ——顺向追踪的方法 ——逆向追溯的方法 三 评审技巧: 1.少讲、多看、多问、多听 2.选择正确的对象提问 3.正确提出问题 4.封闭式和开启式提问相结合 5.提问与索看相结合 6.注意观察易被遗忘的角落 7.创造一个良好的气氛 四、内部审核的实施 现场审核实施阶段以首次会议为开始,以末次会议为该阶段的结束。该阶段的审核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召开首次会议;(包括明确联络员的作用及职责); ——现场客观证据的收集; ——检验检测机构内审组内部的沟通以及与受审核部门的沟通; ——确定不符合项; ——对体系作出评价意见和审核结论; ——召开末次会议。 (一) 首次会议 由内审组长主持,包括下列议程: 1)与会者在(事先准备好的)签到表上签到。 2)宣布会议开始。 3)指定会议记录员,会后整理会议纪要。 4)说明内审目的和范围。 5)介绍内审组成员(部门、职务、审核经历等) 6)介绍审核计划。 7)与会人员就审核计划不明之处提问,内审组长给予解答。 8)强调内审原则。 9)提出需要各部门配合的要求。 10)确定末次会议时间和参加人。 11)质量负责人对内审提出要求。 12)其他人员根据安排亦可简短发言。 13)宣布会议结束。 在首次会议上,除完成上述议程外,还应明确其联络员的具体人选。联络员应当协助内审组并且根据内审组长的要求行动。他们的职责可包括: ——建立联系并安排面谈时间; ——安排对场所或检验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