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第十章智能传感技术.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十章 智能传感技术 10.1 智能传感器的体系结构与功能实现 10.2 智能传感器系统集成技术 10.3 网络传感器 10.4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 溅射工艺过程如下图。 (七)外延沉积 外延是指在基底生长同样单晶体材料的薄膜。外延沉积主要有:气相外延(VPE);分子束外延(MBE);金属有机物外延(CVD)(MOCVD);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外延; VPE技术是最流行的一种外延工艺,其化学反应式为: SiH4→Si(固)+2H2(气) (八)腐蚀 腐蚀是指在需要的地方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对原有材料的去除。常用的腐蚀技术中,物理腐蚀通常指干法腐蚀或等离子腐蚀;化学腐蚀叫湿法腐蚀。 1.化学腐蚀 化学腐蚀常用HF溶液来溶解SiO2、Si3N4和多晶硅。KOH用来腐蚀硅基底。 2.等离子刻蚀 利用等离子流 进行反转溅射。 二、微制造技术 目前有三种独特的微制造技术:体硅微制造技术、表面微制造和LIGA工艺。 (一)体硅微制造 1.自停止腐蚀 (1)掺杂控制 自停止腐蚀 (2)电化学自 停止腐蚀 2.干法腐蚀 (1)等离子刻蚀 (2)深层反应离子刻蚀(DRIE) (二)表面微加工 (三)LIGA工艺 (四)封装技术 封装通常分为四个等级:模块级、卡级、板级、系统级。参见下图。 微系统封装可分为三级:芯片级、器件级、系统级。 1.芯片级封装 2.器件级封装 4.微系统封装的主要技术 (1)芯片准备 (2)表面键合技术 a.黏合 b.钎焊 c.阳极键合 d.硅熔融键合 (五)集成智能传感器 介绍一种二次集成的混合智能传感器。 一、网络传感器及其特点 网络传感器指在现场级就实现了TCP/IP协议的传感器。 目前网络传感器物理层协议众多。主要有RS485,CAN,Profibus,Lonworks等。 网络传感器的特点有: ①嵌入式技术和集成电路的引入,使传感器功耗、体积、抗干扰、可靠性都得到很大改进; ②引入固件技术 ③接入方便 二、网络传感器发展概况 (一)问题的提出 4-20mA格式→RS232、RS422、RS485 →CAN、Profibus、Lonworks等 (二)网络传感器通用接口标准 IEEE1451标准。 P1451.0——通用功能、通信协议和变送器电子数据表(TEDS)格式。 功能:标准草案的目的是开发一套用于IEEE1451智能变送器标准的通用功能、命令和TEDS。 状态:标准草案制定中;有希望2005年投票。 1451.1——网络应用处理器(NCAP)信息模型。 状态:1999年6月被批准为标准;目前正在修订。 1451.2——变送器-微处理器通信协议和TEDS格式。 状态:1997年9月被批准为标准;目前正在修订,加入UART接口。 1451.3——分布式多点系统数字通信和TEDS格式。 状态:2003年11月作为标准被批准。 1451.4——混合模式通信协议和TEDS格式。 功能:定义采用反转极性的混合模式通信,在相同的两条线路上以数字方式传送TEDS数据,发送模拟变送器信号。 状态:2004年5月被批准为标准,有望2004年11月公布。 P1451.5——无线传感器通信与TEDS格式。 功能:减少电缆和安装成本;降低电缆/局域网压降;改进基于条件监测的数据采集;有助于预维护。 状态:标准草案制定中;有希望2005年投票。 P1451.6——用于本质安全和非本质安全应用的高速、基于CANopen协议的变送器网络接口。 状态:标准草案制定中。 (三)网络传感器的发展形势 1.从有线到无线 2.从现场总线形式到互联网形式 * * 把具有一种或多种功能,能够完成信号探测和处理、逻辑判断、双向通信、自检、自校、自补偿、自诊断和计算等全部功能的器件称为智能传感器。主要特点有: (1) 高精度; (2) 多功能; (3)自适应能力强; (4) 高可靠性、高稳定性; (5) 超小型化、微型化、微功耗。 一、智能传感器的体系结构 (一)非集成化结构 将传统的传感器、信号调理电路及带数字接口的微处理器组合为一个整体。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