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道路运输应急预案.docx

发布:2025-03-21约3.01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一、总则

(一)目的

为有效应对道路运输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社会影响,保障道路运输安全、有序、畅通,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辖区内道路旅客运输、货物运输、机动车维修、驾驶员培训等道路运输行业领域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

(三)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快速反应: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建立健全快速反应机制,及时、有效地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分级、分类、分部门负责应急处置工作。

3.预防为主,平战结合: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各项准备工作。

二、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一)应急指挥中心

成立道路运输应急指挥中心(以下简称指挥中心),由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主要领导担任指挥长,分管领导担任副指挥长,相关科室和单位负责人为成员。指挥中心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二)指挥中心职责

1.负责组织、协调、指挥道路运输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2.制定和修订道路运输应急预案,组织应急演练。

3.收集、分析、上报道路运输突发事件信息,传达上级指令。

4.协调相关部门和单位,调配应急资源,实施应急救援行动。

(三)成员单位职责

1.运输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协调道路运输企业开展应急救援工作,调配运输车辆和人员,保障应急物资和人员的运输。

2.安全监管部门:负责指导、监督道路运输行业安全生产工作,参与应急救援事故调查处理。

3.公安部门:负责维护事故现场秩序,实施交通管制,打击违法犯罪行为,保障救援工作顺利进行。

4.卫生健康部门:负责组织医疗救护队伍,对受伤人员进行救治。

5.气象部门:负责提供气象信息,为应急救援工作提供气象保障。

6.其他相关部门和单位: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应急救援相关工作。

三、预防与预警

(一)预防措施

1.加强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管理,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2.加强驾驶员培训教育,提高驾驶员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3.加强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管理,确保车辆性能良好,安全设施齐全有效。

4.加强道路运输市场监管,严厉打击非法营运等违法行为。

5.建立健全道路运输安全监测预警机制,加强对重点路段、重点时段、重点车辆的监控。

(二)预警信息收集与发布

1.建立多渠道的预警信息收集网络,包括气象部门、公安部门、交通运输部门等,及时收集可能影响道路运输安全的信息。

2.对收集到的预警信息进行分析评估,确定预警级别。

3.根据预警级别,及时发布预警信息,通知相关单位和人员采取防范措施。预警信息应包括突发事件的类别、预警级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应采取的防范措施等内容。

(三)预警行动

1.当发布预警信息后,相关单位和人员应立即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如加强车辆检查、调整运输计划、做好应急物资储备等。

2.道路运输企业应加强对驾驶员的安全教育,提醒驾驶员注意安全驾驶,做好应急准备。

3.运输管理部门应加强对道路运输市场的监管,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类安全隐患。

四、应急响应

(一)响应级别

根据道路运输突发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将应急响应级别分为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四个级别。

(二)响应程序

1.信息报告:道路运输突发事件发生后,现场人员应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在1小时内向当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相关部门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性质、伤亡情况、损失情况、发展趋势等。

2.应急启动: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核实情况,根据事件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预案,并向指挥中心报告。指挥中心接到报告后,应立即组织成员单位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应急处置工作。

3.应急处置:各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迅速开展应急处置工作。运输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协调道路运输企业调配运输车辆和人员,保障应急物资和人员的运输;安全监管部门负责指导、监督应急救援工作,参与事故调查处理;公安部门负责维护事故现场秩序,实施交通管制,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卫生健康部门负责组织医疗救护队伍,对受伤人员进行救治;气象部门负责提供气象信息,为应急救援工作提供气象保障。

4.响应升级:在应急处置过程中,如发现事件的危害程度超出本级应急处置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