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技术赋能治理 阿里发布《“枫桥经验”在阿里巴巴的传承与发展》报告.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枫桥经验”在阿里巴巴的传承与发展
半个世纪前诞生于浙江诸暨枫桥镇的社会治理“枫桥经验”,在
互联网时代被赋予新的内涵。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进步,在网络环境
下将群防群治理念与互联网元素充分融合,探索社会治理新格局,“枫
桥经验”在网络治理实践中焕发着历久弥新的生命力。将矛盾化解在
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是“枫桥经验”得以传承的重中之重。多年
来,阿里巴巴不断升级平台治理体系,坚持 “用商业逻辑解决矛盾纠
纷、用技术能力解决社会问题”,经过实践与逻辑的反复验证,走出
了一条“以人民为中心、线上与线下融合、用自治推动共治”的新模
式。
这样的治理模式,是阿里为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作出的有益探索,
是在尊重各方民主、平等、有序参与社会治理的前提下,以契约精神
为纽带,依托 “科技、商业、法律”三位一体完善平台自治、推动形
成全民共治新格局,将“枫桥经验”在互联网时代的传承与创新,形
成了 “矛盾不出网、纠纷线上解、治理扁平化、防控全链路”的新实
践。阿里巴巴新实践探索出的“平台自治+多元化全民共治”的道路,
也昭示着互联网时代推动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发展方向。
一、大众评审机制: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互联网治理理念
“枫桥经验”的精髓在于发动和依靠群众,充分运用法治思维和
1
法治方式,就地化解矛盾,做到矛盾不激化、不上交。50 多年前的
“枫桥经验”产生于乡镇这一相对狭小和熟人社会的空间,是因为相
关社会矛盾最直接的影响对象是当地群众,也只有当地群众才能掌握
有利于解决矛盾的最全面的信息。解决新时期的社会矛盾,需要从矛
盾本身剖析,让治理思路与时俱进。与相对封闭的传统社会空间相比,
网络空间具有开放、分散、去中心化的特点,矛盾易于发生且难以通
过传统方式及时得以解决。互联网去中心化,去掉的是不符合网络特
点和网民需求的“人治”中心,确立的是真正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的以人民为中心。也正是由于互联网去中心化的特点,在矛盾纠纷的
解决过程中才会更加依赖于发动和依靠群众。同时,互联网的开放性
也为群众的思想动员和直接参与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
为快速处理日益增多的网络交易纠纷,维护健康的网络交易环境,
阿里巴巴学习借鉴 “枫桥经验”的核心要义,于2012 年下半年首创
推出大众评审机制。大众评审机制主要处理消费者维权类、恶评鉴定
类、市场共建类等业务,将一些有争议、适合大众参与的案件分发给
不同的评审员,大家通过网络投票、在线发言等方式参与,以少数服
从多数的方式结案。大众评审机制跳出传统社会的熟人圈子,依靠广
大网民的力量,随时随地参与判定陌生人的纠纷,处理的量更大,影
响的范围更广,效率也更高。自上线至今,主动加入大众评审队伍的
志愿者近636 万人,有超过1.7 亿人次参与纠纷评审,调处成功率达
95%以上。截止2018 年 12 月,共有292 万余人次参与纠纷判定,成
功处理1587 万余起纠纷。
2
六年来,大众评审机制不仅很好地维护了商家和消费者的权益,
惠及互联网生态,而且创新了网络社会治理,提升了网络社会的自治
意识、法治意识和民主决策意识。通过大众评审机制,让更多地参与
者体验到 “人人参与、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体现着宪法确立的公
民有权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有序政治参与。大众评审机制突破了简单
的买卖关系,让广大用户不仅是作为消费者或商家参加相关商业活动,
更是成为整个网络社区的秩序维护者,唤起了用户的参与意识,提升
了网络自治能力和水平。大众评审制度还突破了传统社会的“情理调
处”,更加注重法治化和专业化,提升了网络社会的法治和规则意识,
是社会治理更高水平的体现。熟人社会的线下化解基层矛盾,依靠的
是熟悉的邻里关系,以“讲事说理”为主要抓手。而线上大众评审员
的构成非常多样化,除了平台上的用户,还有律师团、消保机构人士、
司法专业人士、行业专家、政府人士等各界权威的加入,法治化、专
业化水平大幅提升,实现矛盾纠纷的调解由 “情、理、法”到 “法、
理、情”的转变。而且,大众直接参与纠纷的评审处理,这一过程本
身就是一次法治观念和规则意识的教育与普及。大众评审制度还突破
了交易纠纷判定,推动行业规则共建,提升了网络社会的民主决策。
大众评审并不局限于交易纠纷判定,而是从共治走向共建,相继推出
了大众规则众评、规则听证等民主决策形式。2016 年,阿里巴巴推
出行业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