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___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导学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举例说出光、水、温度等因素对生物生存的影响。
2、举例说出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
3、举例说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4、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及设计实验的能力。
5培养学生爱护大自然,保护生态平衡的情感意识。
二、【重点难点】
重点:举例说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难点: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
三、【学法指导】四、学习过程
1、新课导入:
2、自主学习——建立自信,克服畏惧,尝试新知
任务(1):自主阅读教材第12页和第13页,完成下列问题:
(1).生物圈是指(2).生物的生活环境不仅是指还包括(3).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______________。它分为和_______________。
(4).生物生活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主要包括__ __、______、_______、。生物因素是指。
(5).如果有一天太阳突然消失,地球上首先死亡的将是绿色植物,这是由于光合作用需要_______。
(6).影响小麦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有__ __.__ __.__ __.生物因素有__ __.__ __.__ __等
任务(2):自主阅读教材第16页和第17页,完成下列问题:
(1).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是________关系,此外还有_______关系、__________关系,
__________关系等等。如.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了生物的关系。蜜蜂群中有着明确的分工,这种现象属于。水稻与草的关系是,羊与草的关系是。
(2).生物能适应环境,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时也能影响环境,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_____ 和______环境。
3、【当堂训练】——技能拓展应用,搭建竞技平台
任务(3):
(1)、鼠妇的生活环境是 ( )
A.水中 B.干燥的陆生环境 C.潮湿的陆生环境 D.土壤里
(2)、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A.相互影响,毫无作用 B.相互影响,毫无影响
C.毫无关系D.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3)、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和水属于( )
A.生物因素B.非生物因素
(4)、下列哪项属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 )A.森林可保持水土B.旗形树的树冠像一面旗帜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D.蚯蚓疏松土壤
4、【拓展延伸】——学以致用
任务(4):
(1)2).在进行实验研究时,为了增强实验的说服力,一般还应同时设计(?? )A.分组实验???B. 重复实验??C.独立实验??D.对照实验3). 蜜蜂在找到食物后,会在空中跳“8”字摆尾舞招引同伴前去采蜜,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A.合作???B.寄生C.捕食D.竞争4).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的是(?)?A.合作B.食物网????C.捕食??D.竞争5).日常生活中总有“春兰秋菊”、“南橘”之说,造成上述植物生活差异的生态因素依次是(??? )A. 温度和水分?B.光和温度?C.水分和光D.土壤和温度同学们在捕捉鼠妇时会发现,它们经常躲在什么的地方?()实验时所用鼠妇的数量是不是越多越好?为什么?( 3)假设的提出不是凭空臆造的,需要有较丰富的______________。当实验结果不符合假设时,应该怎么做( )A.放弃实验不再探讨此问题?B.修正实验结果以符合假设C.重新提出假设再进行实验?D.不再做此实验直接提出结论()在设计实验时,注意了使鼠妇的生活环境除_________外都保持相同,形成了________两种环境的对照。
(3)为什么用10只鼠妇做实验?只用1只做行吗(4)为什么要计算全班各组的平均值?五、【】【】5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