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深度解读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的内涵.doc

发布:2025-02-23约7.26千字共1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2—

—PAGE1—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深化农村改革,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深度解读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的内涵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深化农村改革,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2025年2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即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十三个中央一号文件。文件紧紧围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对“三农”工作进行了系统布局,释放出重农强农的强烈信号,为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绘制了新的蓝图。

一、总体框架:“两个持续、四个着力”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在稳定“三农”工作部署总体格局的基础上,将深化农村改革贯穿全篇,总体框架可概括为“两个持续、四个着力”。“两个持续”是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这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底线任务。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我国粮食虽总体处于供求紧平衡状态,但仍需时刻紧绷粮食安全这根弦,持续提升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的供给保障能力,确保“米袋子”“菜篮子”稳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规模性返贫致贫,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前提,过渡期虽将结束,但帮扶政策不会“急刹车”,要让脱贫成果更加稳固、更可持续。“四个着力”是着力壮大县域富民产业、着力推进乡村建设、着力健全乡村治理体系、着力健全要素保障和优化配置体制机制,这些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点任务。县域富民产业是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乡村建设关乎农村的宜居宜业,要从硬件设施到软件环境全面提升;健全乡村治理体系能确保农村社会稳定、和谐有序;健全要素保障和优化配置体制机制,则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动力和活力源泉。

二、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

(一)稳面积、增单产两手抓

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是保障粮食产量的基础,要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非粮化”,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合理水平。同时,把粮食增产的重心放在大面积提单产上,进一步扩大粮食单产提升工程实施规模,加大高产高效模式集成推广力度,推进水肥一体化等技术应用,促进大面积增产。例如,通过推广优良品种、科学种植技术和田间管理模式,提高单位面积粮食产量。

(二)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

农业现代化离不开科技和装备的支撑。要推进农业科技力量协同攻关,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加力攻克一批突破性品种。发展智慧农业,拓展人工智能、数据、低空等技术应用场景,提高农业生产的智能化、精准化水平。加强农业机械化装备研发和推广,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

(三)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践行大农业观、大食物观,面向整个国土资源,全方位多途径拓展食物来源。不仅要保障粮食供应,还要发展畜牧业、渔业、林业等产业,丰富食物种类,让老百姓的餐桌更加丰富,吃得更加健康、更有营养。例如,合理发展草食畜牧业,充分利用草原资源;发展特色渔业,挖掘水域潜力;加强森林食品开发,拓展食物新领域。

(四)健全粮食和食物节约长效机制

节粮减损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增产。要持续推进全链条节粮减损,从粮食生产、收获、储存、运输、加工到消费各个环节,减少粮食损失浪费。加强宣传教育,形成节约粮食、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倡导文明健康的饮食文化。

三、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一)提升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帮扶效能

2025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要持续做好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工作,及时将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农户纳入帮扶范围,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统筹开展农村低收入人口及防止返贫致贫对象的识别认定,精准施策,确保帮扶措施落到实处。

(二)健全帮扶资产长效管理机制

全面清查脱贫攻坚国家投入形成资产,建立统一的资产登记管理台账,明确资产权属和运营管理责任,确保资产保值增值,持续发挥效益。通过合理运营帮扶资产,带动农村低收入人口增收,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提供坚实保障。

(三)研究制定过渡期后帮扶政策体系

虽然过渡期即将结束,但对脱贫地区和脱贫人口的帮扶不能放松。要在对过渡期进行总体评估的基础上,分类优化完善帮扶政策,建立常态化帮扶机制。对于农村低收入人口,强化开发式帮扶与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对于欠发达地区,加大政策倾斜力度,通过东西部协作、定点帮扶等机制给予差异化支持,让欠发达地区在现代化进程中逐步追赶上来。

四、着力壮大县域富民产业

(一)发展乡村特色产业

立足县域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做好“土特产”文章,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产业优势。挖掘地方特色农产品,培育壮大特色产业集群,提升产业附加值。比如陕西洛川苹果、福建古田食用菌等,都是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的成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