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饲法分析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鼻饲法 概述 肠道管喂饮食又称鼻饲法,是指通过鼻胃管、鼻十二指肠管或鼻空肠管为不能经口进食的患者提供营养、水分及药物,以维持患者营养和治疗的需要。 适应症及禁忌症 适应症: 不能经口进食,如昏迷、口腔疾患,咽喉部术后张口困难,丧失吞咽功能者。 拒绝进食的患者。 早产儿及危重患者。 禁忌症: 麻痹性肠梗阻、门静脉高压、胃底静脉曲张、活动性消化道出血及腹泻急性期患者。 营养液的选择:性质、量和温度(一) 营养液的选择:性质、量和温度(二) 温度: 鼻饲流质的温度为38-40度,放于前臂内侧而不觉烫,方可注入,鼻饲温度过高或过低,可能烫伤或冻伤黏膜。 告知 鼻饲饮食相关知识 鼻饲的目的、方法、操作中可能出现的不适及减轻的方法。 准备 环境:清洁明亮 操作者:严格注意操作卫生,洗手戴口罩 用物:灌注器50ml,治疗巾,手电筒,手套,长尺子,胃液测试纸,固定胶布或带子,营养液。 患者准备 实施(一) 体位:鼻饲前应将床头抬高30-40度,(可避免进食过程中及进食后的呛咳、返流、呕吐等情况,减少肺炎的发生。) 检查鼻腔粘膜情况,铺巾。喂食前要测量胃管长度,必须确认胃管在胃内。(方法:1)用注射器抽胃液,2)将胃管开口端置入水中:如有水泡逸出,说明误入气道, 3)用注射器注入10ml空气同时置听诊器在胃部听气过水声。鼻饲前回抽胃液,确认鼻胃管在胃内。 实施(二) 戴手套,鼻饲前回抽胃液了解有无胃潴留,(残留量在于150ml,报告医生)暂停鼻饲。 注入少量温开水湿润胃管检查胃管是否通畅→注入流质饮食(速度适宜)→注入少量温开水冲洗胃管→抬高胃管→包管口→固定→处理餐具→脱手套。 实施(三) 鼻饲过程中随时观察病人的反应:(有无呛咳、呼吸困难、恶心呕吐,如出现呛咳、呼吸困难等误吸现象)立即停止鼻饲,并吸出口鼻腔及呼吸道的误吸物。 鼻饲后保持半卧位30-60分钟后再恢复平卧位,以免吸气时将食物误吸入肺部,造成窒息。 记录 胃残留量 血糖及水、电解质 肠鸣音 误吸 记录出入量等 身高/体重变化 注意事项(一) 每次抽吸鼻饲液时应将胃管返折,可避免空气进入胃内造成腹胀。 避免食物残留在胃管内发酵或变质,引起病人胃肠炎或堵塞管腔。 注意事项(二) 鼻饲后妥善固定胃管,做好管道标识,在管道末端做刻度标识以保证正确的插入长度,防止胃管移动或滑出,防止拔管,做好记录。 长期鼻饲的患者,给予口腔护理,病情许可鼓励并协助病人自己刷牙以保持口腔清洁,预防口腔溃疡以及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注意事项(二) 监测血糖、水、电解质情况,每4-8h监测肠鸣音情况,观察患者大便,有无腹胀、腹泻。 每日清洗及观察插管周围皮肤情况,长期鼻饲的患者,鼻胃管根据管道材质或按厂家说明决定更换时间。 注意事项(二) 记录鼻饲时间及次数,每周称体重,如果发现摄入量和消耗不平衡及时与医生联系,调整治疗护理方案。 做好心理护理,对置管后患者的痛苦表示理解,同时对患者的配合给予鼓励、赞扬,使患者以最佳心态接受治疗与护理。 鼻饲的并发症: 1、吸入性肺炎(鼻饲前翻身、拍背、吸痰) 2、鼻饲管堵塞 3、鼻咽部食管刺激损伤, 4、胃肠道并发症:恶心呕吐 ,腹泻便秘,食物返流,胃潴留 * * 2014.9.17 鼻饲营养液要细软无渣滓,以避免堵塞鼻饲管,鼻饲的流质食物有牛奶、豆浆、蛋汤、藕粉、米粉、豆粉、奶粉、新鲜果汁、菜汁等 。 量:从少量开始逐步增加,一般每天1200~1500ml,4~6次/日,每次200~300ml。 核对 医嘱 床号 姓名 住院号 评估 1.病历:病情,相关检查化验,鼻饲相 关记录 2.床旁评估: 病人胃管长度,检查胃管是否在胃内 胃内残留液 营养液 禁忌证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