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成赤泥综合利用目标需破解三大难题.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达成赤泥综合利用目标需破解三大难题
赤泥是铝土矿生产氧化铝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强碱性固体工业废弃物。当前,我国年产赤泥量超过 1 亿吨,累计堆存量超过
6 亿吨。筑坝堆存是目前处理赤泥的主要方式,不仅占用大片土地,还会严重污染周边环境。赤泥处理已成为困扰我国氧化铝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一大难题,资源综合利用是目前公认的处理赤泥的最佳路径。今年出台的《关于“十四五”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的指导意见》和《“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两个文件,对
赤泥综合利用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时间紧,任务重,赤泥综合利用产业化难题亟待破解。
一、赤泥综合利用现状
目前我国已相继出台相关的环保、产业和财税政策,以推动赤泥的综合利用,已形成赤泥综合利用的六个技术方向,并取得阶段性成果。但总体看,从“十二五”至今,我国赤泥综合利用规模和综合利用率一直处于较低水平,距离目标差距较大。
综合利用规模和综合利用率长期处于低位。一是综合利用规
模小。我国赤泥年综合利用量基本在 500 万吨以下,远低于每年新产生量;2019 年略高,当年综合利用量约 849 万吨,赤泥选铁贡献了较大比重。二是综合利用率低。“十二五”以来,我国赤泥综合利用率基本都在 5%以下,2019 年略有上升,达到 8.09%。根据最新文件要求,到 2025 年,新增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率要达到 60%,存量大宗固废有序减少。按此目标测算,到 2025 年,赤泥年综合利用量起码要达到 6000 万吨,综合利用率也需大幅提升。当前,无论利用规模还是利用率都还有很大差距。
图 1 2011-2019 年我国赤泥产生量及综合利用量
数据来源:中国固废网
三是与其他主要大宗固废相比,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差距大。无论
综合利用量还是综合利用率,赤泥的综合利用水平都远低于尾矿、冶金渣、粉煤灰、煤矸石、工业副产石膏等。
表 1 2019 年主要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情况表
种类指标
赤泥
尾矿
冶金渣
粉煤灰
煤矸石
电石渣
工业副产石膏
产生量(亿吨)
1.05
12.72
6.64
6.37
6.76
0.32
2.26
综合利用量
(亿吨)
0.08
4.13
5.14
4.91
4.70
0.29
1.15
综合利用率
(%)
8.09
32.47
77.91
76.72
69.52
89.43
50.88
数据来源:工业固废网
基本形成六条主要综合利用技术路线,但产业化进程缓慢。
经过近十年的研发与探索,赤泥综合利用目前基本形成六条主要
技术路线(见表 2),目前仅有生产建材、路基材料以及赤泥选铁
产业化开始起步,但规模都不大。
表 2 赤泥综合利用主要技术路线
技术路线
技术内容
应用阶段
应用案例
提取有价组分
利用磁选、高温熔融气化等技术,选取 TiO2、Al2O3、Fe2O3、Na2O 等有
价、稀有元素。
初步实现产业化
赤泥选铁项目,重点布局在山东、广西。中铝山东分公司、中
铝广西分公司均有运行产线。
生产建材产品
通过原料处臵线进行干燥、均化、破碎,再经过粉料制备线配料、球磨、造粒、筛选,生产水泥、陶粒、砌块、砖、瓦、岩棉、微晶、复合地板、木纤维复合制品等。
初步实现产业化
中国铝业广西分公司开启国内首条利用水泥熟料工艺处理赤泥生产线,形成年产 200 万吨水泥、60 万吨活性钙产能规模。山东恒远利废利用赤泥制备陶粒项目。山东魏桥创业集团有限
公司利用赤泥制备烧结砖项目。
充填
以拜耳法低铁赤泥或选铁后的赤泥尾渣与高炉水淬矿渣、脱硫石膏、粉煤灰、循环流化床炉渣、自然煤矸石等固体废弃物为主要原料配臵成可替代水泥的矿山充填用胶凝材料,其中,赤泥用量不低于 30%,用于矿山
充填工程。
实验探索阶段
——
路基材料
利用赤泥及改性化固化剂制备路基材料。
相对成熟
山东魏桥铝电有限公司、山东海逸交通科技有限公司。已在山东
国道G309 青兰线成功实施。
应用于环保领域
利用赤泥附着碱、颗粒细小、比表面积大、颗粒疏松多孔等特性,生产脱硫剂、净水剂、絮凝剂、脱硝载体、炼钢辅料等。
实验探索阶段
——
土壤调理剂
综合盐碱调控、微生物驱动、团聚体构建、养分调理等核心技术,应用赤泥生产土壤调理剂,可显著降低土壤 PH 值和含盐量,改善土壤结构,提
高土壤空隙度和稳定性团聚体含量。
实验探索阶段
——
数据来源:赛迪节能所整理
赤泥综合利用政策氛围已经形成,但仍需持续发力。从“十
二五”时期的《赤泥综合利用指导意见》,到“十三五”的《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 年)》、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示范、无废城市建设等政策,再到“十四五”开局之年出台的《关于“十四五”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的指导意见》和《“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都对赤泥综合利用提出了目标要求和重点发展方向,引导赤泥综合利用规模化、集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