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四川大学通信原理实验报告.docx

发布:2018-12-30约1.86万字共5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课 程 通信原理实验   实验题目 (实验5)PCM编译码系统实验 学生姓名 笔墨东韵 评 分 学 号 专 业 电 子 信 息 科 学 与 技 术 一、实验目的 1.掌握PCM编译码原理与系统性能测试; 2.熟悉PCM编译码专用集成芯片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3.学习PCM编译码器的硬件实现电路,掌握它的调整测试方法。 二、实验仪器 1.PCM/ADPCM编译码模块,位号:H 2.时钟与基带数据产生器模块,位号:G 3.100M双踪示波器 1台 4.信号连接线 3根 5.小平口螺丝刀 1只 三、实验原理 脉冲编码调制(PCM)是把一个时间连续、取值连续的模拟信号变换成时间离散、取值离散的数字信号在信道中传输。脉冲编码调制是对模拟信号进行抽样,量化和编码三个过程完成的。PCM通信系统的实验方框图如图5-1所示。 DDS DDS信号源 抽 样 量 化 34P02 34P04 34P03 34P01 编 码 信 道 译 码 低 通 滤 波 再 生 工作时钟 A/D D/A TP3057 P03 收端 功放 P14 P15 图5-1 PCM通信系统实验方框图 在PCM脉冲编码调制中,话音信号经防混叠低通滤波器后进行脉冲抽样,变成时间上离散的PAM脉冲序列,然后将幅度连续的PAM脉冲序列用类似于“四舍五入”办法划归为有限种幅度,每一种幅度对应一组代码,因此PAM脉冲序列将转换成二进制编码序列。对于电话,CCITT规定抽样率为8KHz,每一抽样值编8位码(即为28=256个量化级),因而每话路PCM编码后的标准数码率是64kB。本实验应用的单路PCM编、译码电路是TP3057芯片(见图5-1中的虚线框)。此芯片采用a律十三折线编码,它设计应用于PCM 30/32系统中。它每一帧分32个时隙,采用时分复用方式,最多允许接入30个用户,每个用户各占据一个时隙,另外两个时隙分別用于同步和标志信号传送,系统码元速率为2.048MB。各用户PCM编码数据的发送和接收,受发送时序与接收时序控制,它仅在某一个特定的时隙中被发送和接收,而不同用户占据不同的时隙。若仅有一个用户,在一个PCM 帧里只能在某一个特定的时隙发送和接收该用户的PCM编码数据,在其它时隙没有数据输入或输出。 本实验模块中,为了降低对测试示波器的要求,将PCM 帧的传输速率设置为64Kbit/s或128Kbit/s两种,这样增加了编码数据码元的宽度,便于用示波器观测。此时一个PCM 帧里,可容纳的PCM编码分别为1路或2路。另外,发送时序FSX与接收时序FSR使用相同的时序,测试点为34TP01。实验结构框图已在模块上画出了,实验时需用信号连接线连接34P02和34P03两铆孔,即将编码数据直接送到译码端,传输信道可视为理想信道。 另外, TP3057芯片内部模拟信号的输入端有一个语音带通滤波器,其通带为200HZ~4000HZ,所以输入的模拟信号频率只能在这个范围内有效。 四、各测量点的作用 34TP01:发送时序FSX和接收时序FSR输入测试点,频率为8KHz的矩形窄脉冲; 34TP02:PCM线路编译时钟信号的输入测试点; 34P01:模拟信号的输入铆孔; 34P02:PCM编码的输出铆孔; 34P03:PCM译码的输入铆孔; 34P04:译码输出的模拟信号铆孔,波形应与34P01相同。 注:一路数字编码输出波形为8比特编码(一般为7个半码元波形,最后半个码元波形 被芯片内部移位寄存器在装载下一路数据前复位时丢失掉),数据的速率由编译时钟决定,其中第一位为语音信号编码后的符号位,后七位为语音信号编码后的电平值。 五、实验内容及步骤 1.插入有关实验模块 在关闭系统电源的条件下,按照下表放置模块: 模块名称 放置位号 时钟与基带数据发生模块 G PCM/ADPCM编译码模块 H 对应位号可见底板右上角的“实验模块位置分布表”,注意模块插头与底板插座的防呆口一致。 2.信号线连接 源端 目的端 连线作用 P03(底板) 34P01(H) 将连续的模拟信号送入PCM编码输入端; 34P02(H) 34P03(H) 将PCM编码输出端数据送入PCM译码输入端; 34P04(H) P14(底板) 将PCM译码还原信号送入接收滤波器及功放输入端。 3.加电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