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表一)
项目名称 建设单位 大邑县公路管理所 法人代表 陈建伟 联系人 姚锐 通讯地址 联系电话传真 邮政编码 611330 建设地点 立项审
批部门 大邑县发展和改革局 批准文号 建设性质 改扩建 行业类别
及代码 铁路、道路、隧道和桥梁工程建筑(E4721) 总投资
(万元) .88 其中:环保投资(万元) 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 评价经费
(万元) 投产日期 工程内容及规模:
一、项目概况及任务由来
1、大桥现状
图1-1 出江大桥桥梁现状 图1-2出江大桥桥面现状
出江桥正交出江河,导致桥两侧与路面衔接线性很差,出江镇侧形成丁字形路口,直接正对红梅饭店,曾出现几次车辆直接冲向饭店。
图1-3 出江大桥北面90度急弯
另一侧道路与桥梁基本是90度急弯。安全系数差。
2、项目的由来
在此背景下,为了消除安全隐患、改善农村交通条件,大邑县公路管理所拟投资.88万元大桥进行拆除重建工程,其中桥长,大桥总宽米;引道全长米,。项目建成后将消除安全隐患、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改善农村交通条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加速新农村建设,缓解出行交通压力,促进镇片区社会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防洪标准》(GB50201-)和《河规划报告》的有关规定,桥区河段防洪标准为年一遇;拟建大桥设计洪水为年一遇高于桥区河段防洪标准符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253号令)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保部第号令)中有关规定以及四川省环境保护局要求,为分析评估项目投入运行后对区域环境质量带来的变化和影响,并为环保部门提供管理决策依据,本项目应开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为此,大邑县公路管理所于201年月委托开展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我公司接受委托任务后,即派技术人员进行了现场踏勘、资料收集工作,并按照有关技术规范和相关规定编制了《大邑县大桥拆除重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
二、项目建设必要性
1、本项目
出江大桥是大双路的咽喉,是斜源镇与出江镇的必经之路,是连接出江镇、斜源镇、鹤鸣乡、大邑县城的交通要道。出江大桥建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经历了长期超负荷载重,并受2010年“8.13~8.19”特大洪水灾害及2013年“4.20”雅安芦山地震影响,出江大桥出现裂缝,桥面露骨料等现象。大邑县交通运输局和公路管理所及时对出江大桥进行多次维修,但出江大桥的交通安全问题始终是当地政府和人民群众一桩无法放下的心事。经历过2013年“7.9”四川特大洪灾后,大家对出江大桥的安全更是担忧,是悬在人民群众心上的一把刀,出江大桥的问题一日不解决,群众的安全隐患就不会消失,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就得不到安全保障。重建出江大桥是当地人民群众的愿望,是消除交通安全隐患、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唯一途经,建设此桥已经是势在必行。
2、本项目的建设
大双路,起于大邑县、经悦来镇、鹤鸣乡、出江镇、天宫庙镇、止于西岭镇,全长约43.8公里,在大邑县的交通运输和经济发展上占据着重要地位。出江大桥始建于二十世纪,由于受当时的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制约,存在着承载能力弱、通行能力低的状况。随着社会发展,大邑县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私家车辆的拥有量增加,出江大桥已不能满足客货运输量日益增长的需要。大邑县境内无铁路、通航河流和航空运输,所有工农业物资及人们生活必需品全部依靠公路运输,出江大桥的现有状况远远不能满足客货运输快速增长的需要,将严重制约大邑县经济乃至附近地区经济发展。必须加以改建,提高技术等级、扩大通行能力,跟上大邑县经济发展的需要,满足客货运输量日益增长的迫切需要。
3、本项目的建设
大邑县“十二五”规划中提到:到2015年,全县实现接待国内游客730万人次以上、入境游客3.5万人次以上、旅游总收入达到19亿元以上。大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指出,“十二五”期间,重点打造出江—新场川西文化体验旅游发展,以出江—晋原—西岭雪山一线为主轴,安出路沿线为补充,整体规划、突出特色,打造两条特色乡村旅游业发展带。
大邑县公众信息网数据显示:2016年1-4月全县共接待国内游客777.7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180252.22万元,门票收入7202.44万元,同比增长5%、10%和3%。全县共接待入境游客(包括港、澳、台地区)21850人次,旅游创汇510.5万美元,同比增长9%和35%。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大邑县的旅游发展迅猛。
“要发展旅游,首先是路通”。大双路是大邑县境内旅游交通枢纽,而出江大桥是大双路的咽喉。只有出江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