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国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研究的开题报告.docx

发布:2025-01-26约1.93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1-

中国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研究的开题报告

第一章研究背景与意义

第一章研究背景与意义

(1)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对外直接投资(OFDI)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近年来,我国OFDI规模逐年扩大,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对外投资国。然而,在OFDI过程中,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发挥对于提升我国产业技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据统计,2019年我国OFDI存量达到1.84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4.7%。其中,流向发达国家的高技术产业投资占比逐年提高,表明我国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逐步提升。

(2)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是指跨国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通过技术引进、合作研发、人才交流等方式,将先进技术引入东道国,从而提升东道国产业技术水平的现象。我国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发挥,对于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具有显著作用。以华为为例,自2004年起,华为在全球范围内开展研发合作,累计投入研发费用超过600亿元,成功将5G技术推向全球市场。通过OFDI,华为不仅提升了自身技术水平,还带动了我国相关产业链的发展。

(3)然而,我国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发挥仍面临诸多挑战。首先,我国企业在对外投资过程中,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能力相对较弱,导致逆向技术溢出效应难以充分发挥。据统计,我国OFDI企业在东道国研发投入仅占全球研发投入的0.2%,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其次,我国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区域差异明显,东部沿海地区企业逆向技术溢出效应较为显著,而中西部地区企业则相对较弱。此外,我国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产业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和资源开发领域,而高技术产业领域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相对较低。这些问题亟待通过深入研究,为我国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发挥提供理论指导和政策建议。

第二章文献综述与理论框架

第二章文献综述与理论框架

(1)国内外学者对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关于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传导机制,研究者们普遍认为技术溢出主要通过人才流动、技术合作、市场竞争等途径实现。例如,一些研究发现,OFDI企业通过海外分支机构与东道国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促进了技术知识的传播和吸收。

(2)在理论框架方面,研究主要基于国际技术扩散理论和知识溢出理论。国际技术扩散理论强调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的技术转移和扩散作用,而知识溢出理论则关注知识在个体、组织和国家之间的流动。结合OFDI背景,研究者们提出了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理论模型,分析了OFDI对企业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3)文献综述还涉及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因素研究。研究者们从企业特征、东道国特征、投资领域、投资方式等多个角度探讨了影响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因素。例如,研究发现,具有较高研发投入、技术水平的企业在OFDI过程中更容易实现逆向技术溢出;同时,东道国的政策环境、市场开放程度等也对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产生重要影响。

第三章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第三章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本研究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旨在全面评估我国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在定量分析方面,主要运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如面板数据模型、中介效应模型等,对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进行实证检验。同时,结合相关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定性分析方面,通过案例分析和文献研究,深入探讨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具体表现和影响因素。

(2)数据来源方面,本研究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数据:首先,OFDI数据来源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年鉴,涵盖了我国OFDI企业的投资规模、行业分布、东道国分布等关键信息。其次,技术创新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等官方机构,包括企业专利申请数量、授权专利数量等。此外,东道国经济数据来源于世界银行、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等国际组织,包括东道国人均GDP、产业结构、市场开放度等指标。通过综合运用这些数据,可以构建一个全面反映我国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数据库。

(3)在研究过程中,为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代表性,本研究将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对原始数据进行清洗和筛选,剔除异常值和缺失值,确保数据质量。其次,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消除不同变量之间的量纲差异,便于比较和分析。此外,本研究还将对模型进行稳健性检验,以确保研究结论的可靠性。通过这些方法,本研究将能够全面、深入地分析我国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为政策制定者和企业提供有益的参考。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