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型钢构件矫正工艺技术交底.pdf

发布:2025-03-30约2.06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型钢构件矫正工艺技术交底(热矫正、机械矫正)

一、工程概况及适用范围

本交底适用于建筑工程中型钢构件(H型钢、工字钢、槽钢等)的变形矫正,

涵盖机械矫正与热矫正工艺。施工需符合《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5-2023、《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JGJ81-2023、《涂装前钢材表面

锈蚀等级和除锈等级》GB/T8923-2023等现行标准,确保构件几何精度及力学

性能。

二、施工准备

(一)材料及设备要求

•型钢材料:

–材质为Q235B或Q345B,弯曲度偏差≤2mm/m,表面无裂纹、重皮及

氧化皮。

–低合金钢热矫正后需自然冷却,严禁水冷。

•矫正设备:

–机械矫正:液压矫正机(承载力≥500t)、翼缘矫正机(适用于H型钢翼

缘角变形)、辊式矫平机(钢板波浪变形)。

–热矫正:氧乙炔或丙烷火焰设备(中性焰或氧化焰),配备红外测温仪(精

度±5℃)。

•环境条件:

–机械矫正:碳素钢环境温度≥-16℃,低合金钢≥-12℃。

–热矫正:环境湿度≤85%,雨雪天气禁止露天作业。

三、矫正工艺流程

(一)机械矫正工艺

流程:基面清理→设备调试→分步加载→复测调形→验收

•关键工序:

1)型钢定位:将变形构件置于矫正机工作台,调整支点间距(H型钢腹板

间距≤2m)。

2)分步加载:

•翼缘角变形:采用翼缘矫正机,往返施压2~3次,每次矫正量≤2mm(翼

缘厚度≤30mm)。

•弯曲变形:液压机垂直施压,载荷分级递增(50%→80%→100%设计载

荷),保压时间≥3min。

3)精度控制:

•矫正后垂直度偏差≤H/1000(H为构件高度),挠度≤L/1000(L为跨度)。

(二)热矫正工艺

流程:变形测量→加热规划→火焰施作→冷却监测→复测验收

•关键工序:

1)加热参数:

•低碳钢:加热温度600~900℃,最高不超过900℃;冷却方式为自然空冷。

•低合金钢:加热温度≤720℃,避免重复加热(同一部位≤2次)。

2)加热方式:

•线状加热:用于矫正弯曲变形,加热宽度为板厚12倍,深度为板厚1/22/3。

•三角形加热:用于矫正扭曲变形,三角形顶角30°~60°,底边与翼缘对齐,

同步对称加热。

•点状加热:矫正局部凹凸,加热圆点直径50~90mm,梅花形排布,温度

≤650℃。

3)变形监测:

•采用全站仪实时监测变形量,加热后自然冷却至50℃以下复测。

四、质量控制与验收

1.主控项目:

–机械矫正:翼缘倾斜度偏差≤b/100(b为翼缘宽度),焊缝区域无开裂。

–热矫正:加热区域无过烧、裂纹,颜色与温度对应关系符合规范(如樱红

色770~800℃)。

2.允许偏差:

–型钢直线度≤L/1500且≤5mm,翼缘板平面度≤2mm/m。

–矫正后表面粗糙度Ra≤25μm,局部凹陷深度≤1mm。

3.试验要求:

–抗滑移系数≥0.45(Q235B),焊缝超声波探伤合格率100%(一级焊缝)。

五、安全与环保措施

1.安全防护:

–机械矫正区域设警戒线,操作人员佩戴防砸鞋、手套;2m以上作业设置

防坠生命线。

–热矫正时火焰枪与氧气瓶间距≥5m,配备干粉灭火器。

2.环保要求:

–焊烟浓度≤4mg/m³(采用移动式净化器),噪声≤75dB(昼间)。

–废弃磨料、氧化皮分类回收,VOC排放≤100g/L。

六、引用规范及责任划分

1.主要规范: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23

–《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JGJ81-2023

–《涂装前钢材表面锈蚀等级和除锈等级》GB/T8923-2023

2.责任划分:

–施工单位:执行工艺标准,提供材料复验报告及矫正记录;

–监理单位:监督加热温度、矫正精度及验收流程;

–检测机构:对复杂节点进行第三方探伤检测。

附注:施工中需采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复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