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静脉高压症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一. 定义 门脉压力2.35KPa(24cmH2O) 正常门脉压力 1.27~2.35KPa(13~24cmH2O) 正常门脉平均压力 1.76KPa(18cmH2O) 正常肝静脉压力 0.49~0.88KPa(5~9cmH2O) 二. 病因 (一)肝前性: 1、门脉血栓 2、门脉肿瘤压迫:胰头癌 胰腺假性囊肿 3、先天性畸形 :门脉海绵样变 (二)肝脏疾病: 1、乙肝后肝硬化:占90%以上 我国乙肝发病率 10~20% 2、酒精性肝硬化:欧美多见 3、血吸虫病:长江中下游地区 4、肝脏先天性疾病:糖原累积症等 (三)肝后性: 1、Budd Chiari syndrome 2、严重右心衰竭 肝前性病因 肝脏疾病 门脉血流淤滞 肝后性病因 三 门脉系解剖 肝脏供血: 门静脉 70~75% 约1300ml/min 肝动脉 25~30% 约300ml/min 门静脉位于两个毛细血管网之间 门静脉系统为一封闭系统 门静脉内无瓣膜 门腔交通支 胃底食道下段交通支 直肠下段、肛管交通支 腹壁交通支 腹膜后交通支 五 病理生理 1 脾肿大,脾亢: 脾脏瘀血及组织增生 脾肿大脾网状内皮系统功能亢进 脾亢 2 交通支扩张: 胃底食道下段静脉曲张 继发性痔 3 腹水:⑴白蛋白合成减少,使血浆胶渗 压降低;⑵淋巴回流受阻而从肝表面溢出;⑶门静脉系毛细血管床滤过压增加;⑷继发性醛固酮、抗利尿激素增 多,引起水钠潴留。 六、 临床表现: 多见于30-50岁中年男性,病情发展慢,大多病人有肝炎或血吸虫病史。 主要临床表现为脾肿大、脾亢、呕血和腹水。临床及病理生理联系? 1、脾肿大和脾功能亢进: 脾肿大后可在左肋下扪及,程度不一,大者可达脐下,血吸虫病引起者常为巨脾. 脾亢: 白细胞3x109/L 血小板70-80x109 贫血 2、呕血及黑便: 食道胃底曲张静脉一旦破裂,即可发生大出血,表现为大量呕血,血色较鲜红,随后出现柏油样便,可引起休克和贫血。 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发生率 40% 其中50~60%可并发大出血 3、腹水: 是肝功能损害的表现,腹水较多时有腹胀,腹部移动性浊音阳性,大出血后常加重肝脏损害,使腹水加重。 4、其它表现: ⑴慢性肝病表现; ⑵脐周静脉曲张; ⑶痔核发生或加重; ⑷腹水并感染; ⑸肝性脑病; (6)门脉高压性胃粘膜病变。 七、 诊断: 1 病史(肝炎,血吸虫病等) 2 临床表现: 脾大脾亢 呕血,黑便 腹水 辅助检查⑴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WBC﹤3×109/L PLC﹤70~80×109/L RBC、 Hb、及红细胞压积 出血监测 肝功能:血清白蛋白、胆红素、GPT等。 凝血功能:PT延长,可反映肝功能障碍程度。 肝功能Child 分级 ⑵影像学检查: ①X线食管胃钡剂造影: 可显示静脉曲张; ②胃镜: 可见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及出血部位; ③B超: 可显示肝、脾大小、门静脉直径、腹水等。 八、 鉴别诊断: 鉴别上消化道大出血 1、胃十二肠溃疡出血: 有上消溃疡病史 2、应激性溃疡出血: 创伤,休克,感染 3、胃癌出血:有相应胃病症状 4、胆道出血:有胆道疾病症状 九、 治疗: 针对门静脉高压症的并发症 (一)内科治疗:1?? 防治休克:监测Bp、P、尿量、RBC、Hb、RBC比积、输液输血、补充、维持血容量。 2? 滴注血管加压素 0.20~0.4u/min,出血停止后减至0.1u/min. 使内脏血管收缩,减少门静脉血流,暂时降低门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