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顶板上施工电梯回顶专项施工方案.docx
?##一、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具体工程名称]
2.工程地点:[详细地址]
3.建设单位:[建设单位名称]
4.设计单位:[设计单位名称]
5.施工单位:[施工单位名称]
6.建筑概况:本工程总建筑面积为[X]平方米,地下[X]层,地上[X]层。地下室顶板作为施工阶段的重要作业面,需在其上设置施工电梯以满足垂直运输需求。施工电梯基础位于地下室顶板上,因此需对地下室顶板进行回顶处理,确保施工电梯的安全使用。
##二、编制依据
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3.《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4.《建筑施工升降机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程》(JGJ215-2010)
5.施工图纸及相关设计文件
6.施工现场实际情况
##三、施工电梯参数及布置
1.施工电梯型号:[具体型号]
2.额定载重量:[X]kg
3.最大提升高度:[X]m
4.施工电梯布置位置: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施工电梯布置在地下室顶板[具体位置],该位置周边结构较为稳定,便于施工电梯的安装、拆卸及使用。
##四、地下室顶板结构分析
1.地下室顶板厚度:[X]mm
2.混凝土强度等级:[具体强度等级]
3.钢筋配置情况:[详细描述钢筋规格、间距等]
4.通过对地下室顶板结构的分析,明确其承载能力及受力特点,为回顶方案的设计提供依据。
##五、回顶方案设计
1.回顶架体选型:采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作为回顶架体。
2.立杆布置:立杆间距根据施工电梯基础尺寸及荷载分布情况确定,横向间距为[X]mm,纵向间距为[X]mm,步距为[X]mm。立杆底部设置可调底座,顶部设置可调托撑。
3.水平杆布置:水平杆包括扫地杆、大横杆和小横杆。扫地杆距地面高度不大于200mm,大横杆步距为[X]mm,小横杆贴近立杆布置,与大横杆扣接。
4.剪刀撑设置:在回顶架体四周及中间设置剪刀撑,剪刀撑与地面夹角为45°-60°,每道剪刀撑宽度不小于4跨,且不小于6m。
5.连墙件设置:由于施工电梯回顶架体高度较高,为保证架体稳定性,在架体与地下室结构柱之间设置连墙件。连墙件采用刚性连接,水平间距不大于3步,垂直间距不大于3跨。
6.回顶架体基础处理:在地下室顶板上铺设厚度不小于50mm的脚手板,作为回顶架体的基础,以增大立杆底部的受力面积,减少局部压力。
##六、施工准备
1.材料准备
-钢管:选用外径48mm,壁厚3.0mm的焊接钢管,钢管表面应平直光滑,无裂缝、变形、锈蚀等缺陷。
-扣件:采用可锻铸铁制作的扣件,其材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管脚手架扣件》(GB15831)的规定,扣件不得有裂缝、变形、螺栓滑丝等缺陷。
-脚手板:选用厚度不小于50mm的木脚手板,材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木结构设计规范》(GB50005)中Ⅱa级材质的规定,脚手板两端应采用直径4mm的镀锌钢丝固定在支承杆上。
-可调底座和可调托撑:其丝杆外径不得小于36mm,伸出长度不得超过200mm。
2.人员准备
-组建专业的施工队伍,包括架子工、木工、钢筋工、混凝土工等,所有人员均应持证上岗。
-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和安全培训,使其熟悉施工方案和操作规程,掌握施工要点和安全注意事项。
3.机械设备准备
-配备足够数量的钢管、扣件、脚手板等材料运输设备,如塔吊、施工电梯等。
-准备好安装、拆卸回顶架体所需的工具,如扳手、锤子、锯子等。
4.现场准备
-清理地下室顶板上的杂物,确保顶板表面平整、干净。
-根据施工电梯基础位置及回顶架体布置方案,在地下室顶板上弹出立杆、水平杆、剪刀撑等的位置线。
-对地下室顶板进行检查,如有裂缝、孔洞等缺陷,应及时进行处理。
##七、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1.施工工艺流程
-地下室顶板清理→弹出架体位置线→铺设脚手板→安装立杆→安装水平杆→安装剪刀撑→安装连墙件→检查验收
2.操作要点
-地下室顶板清理:使用扫帚、拖把等工具将地下室顶板上的杂物清理干净,确保顶板表面无障碍物。
-弹出架体位置线:根据回顶架体布置方案,使用墨斗在地下室顶板上弹出立杆、水平杆、剪刀撑等的位置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