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DB14T 1609-2024高粱种质资源田间性状描述规范.docx

发布:2025-03-26约7.02千字共1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ICS65.120CCSB16

DB14

山西省地方标准

DB14/T1609—2024

代替DB14/T1609-2018

高粱种质资源田间性状描述规范

2024-11-15发布2025-02-15实施

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I

DB14/T1609—2024

目次

前言 I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基本要求 1

5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观测试验设计 1

6基本信息 2

7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 3

8数据统计分析、校验及档案管理 7

附录A(资料性)高粱种质资源田间性状描述简表 8

II

DB14/T1609—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代替DB14/T1609-2018《高粱种质资源田间性状描述规范》,与DB14/T1609-2018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增加了穗柄伸出状态(见7.2.16);

——增加了糖锤度(见7.2.17);

——增加了茎秆颜色(见7.2.29);

——增加了茎叶早衰程度(见7.2.30);

——增加了结实形式(见7.2.31);

——增加了胚乳类型(见7.3.10)。

本文件由山西省农业农村厅提出、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

本文件由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标准的组织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本文件由山西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XS/TC19)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山西农业大学。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萌、穆志新、秦慧彬。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2018年首次发布为DB14/T1609-2018;

——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DB14/T1609—2024

1

高粱种质资源田间性状描述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高粱种质资源田间性状描述的基本要求、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观测试验设计、基本信息、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数据统计分析、校验及档案管理。

本文件适用于高粱种质资源田间性状描述及评价。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260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T2659世界各国和地区名称代码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高粱种质资源

高粱野生资源、地方品种、引进品种、选育品种、品系等。

3.2

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

高粱种质资源的物候期、植物学形态、生物学特性等。

4基本要求

4.1描述符类别

包括基本信息、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

4.2描述符性质

所有种质必鉴定评价的描述符,用“M”表示。所有种质可选择鉴定评价的描述符,用“0”表示。描述简表见附录A。

5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观测试验设计

5.1试验地点

试验地点的环境条件应能够满足高粱植株正常生长。试验地平整均匀,栽培管理略高于大田生产,及时防治病虫害。

2

DB14/T1609—2024

5.2田间设计

采取小区设计,小区面积2m×5m。行距50cm,种植深度为3cm~5cm,播种方式以条播和点播

两种都可,3叶期~4叶期时进行间苗。试验地周围设保护行或保护区。

6基本信息

6.1种质编号(M)

种质的原有编号或序号。

6.2种质名称(M)

种质的中文名称或国外引进种质的外文名。

6.3原产地(M)

国内种质的原产省、县、乡、村名称,按照GB/T2260;国外引进种质的原产国家和地区名称,参照GB/T2659。

6.4来源地(M)

国内种质的来源省、县、乡、村名称,按照GB/T2260;国外引进种质的来源国家和地区名称,参照GB/T2659。

6.5种质类型(M)

种质的类型分为:野生资源、地方品种、引进品种、选育品种、品系、其他。

6.6观测地点(M)

种质田间性状观测地点的名称。

6.7观测年份(M)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