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业技术经济学(8页).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渔业技术经济学B
课程论文
常佳
市场营销09--1
0906120102
关于生态渔业的若干问题
【提要】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渔业面临着环境与发展的双重挑战。为实现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在继承传统渔业技术精华和引进现代渔业新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协调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自然资源开发及其后续利用的关系,实现生态与经济的良性循环,达到渔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生态渔业作为我国渔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形式开始兴起并得到迅速发展,它是将传统的渔业技术与现代科技成果相结合而建立起来的具有生态合理性、经济高效性、功能良性循环性的一种现代化渔业体系。它要求现今社会的渔业发展,要恪守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特别是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规律。立足当今,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同时,我国面临着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放眼未来,为当代人以及子孙后代创造一个优美的渔业生态环境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发展生态渔业在当今以及今后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生态渔业的概念及发展
1.1 生态渔业的概念
生态渔业是根据生态学和经济学的原理,利用自然界物质循环系统,通过采取相应的技术和管理措施,建立起来的具有生态合理性、经济高效性、功能良性循环的一种现代渔业体系。同时,它是一种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的综合养殖技术的生产模式。
1.2 生态渔业的发展
我国是世界上发展生态渔业最早的国家之一。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末期,范蠡撰写的《养鱼经》中就论及鱼鳖混养的原理。一千多年前,广东珠江三角洲和江苏太湖流域一带出现的桑基鱼塘,被誉为生态农业的典型模式。但是,以前的生态养鱼,主要凭借人们的实践经验来适应渔业的再生产,属于传统的生态渔业。新中国建立以后的较长时期内,因受“重捕轻养”的思想影响,致使生态渔业发展缓慢,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一些淡水渔区才推广了综合养鱼技术并取得一定的成效。1989年11月召开全国水产工作会议时,明确提出“我国水产养殖要持续发展,要保持较好的比较效益,必须大力推广鱼畜禽、种养加配套的生态养殖方式。”于是,广大渔民和水产科技人员组织在一起,在总结我国传统的渔农牧结合的生产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把养鱼业、种植业、畜牧业、加工业、环保业等行业结合起来,形成多种水陆结合的多元化生态养殖模式,并逐步推广到各地。现在,不论在平原或山区、南方或北方、沿海或边疆、生态养殖模式已十分普及。实践证明,我国水产养殖业的飞跃发展是同大力发展生态渔业分不开的。
生态渔业的类型与模式
我国的生态渔业经过多年的实践与研究,已从单一的水产养殖发展成多种类型和模式的结构。雷慧僧、王僧祺二位水产养殖专家,将生态渔业划分为渔、农综合经营系统,渔、牧综合经营系统和渔、农、牧综合的经营系统,并在这三大系统下又分成若干类型。
近20多年来,我国的生态渔业已从传统的池塘型扩展到湖泊水库、河道以及沿海滩涂养殖等多种领域。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胡保同研究员在1991年将生态渔业的综合养殖体系分为6个亚系统、10个类型和34种模式。
随着渔业生产的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的程度不断提高,生态渔业生产的类型和模式,将变得更为复杂多样。现将常见几种类型和模式简介如下:
2.1 渔--农综合经营型
这是我国生态渔业最基本的类型。主要有:鱼--草;鱼--桑; 鱼--蔗;鱼--菜;鱼--果; 鱼--林; 鱼--稻等模式。
我国桑基鱼塘的历史悠久,主要分布在珠江三角洲,其次是太湖流域及杭州、 嘉兴、湖州一带。
2.2 渔--牧综合经营型
渔--牧综合经营是指养鱼和畜禽饲养结合起来,也可以称为渔—畜(禽)综合性经营。目前,与养鱼结合的畜禽有猪、牛、鸭、鹅、鸡等,而鱼--猪、鱼--鸭、鱼--鹅的结合是比较普遍的形式。渔--牧综合经营,实质上是利用畜禽排泄物和废弃物,作为养鱼的饲料和肥料,使养畜、养禽的饲料得到各层次的利用,既节省了饲料和能源,又减少了水质污染的程度。这种生态养殖的经济产品更为丰富, 经济效益更大。
2.3 渔--农--牧综合经营型
这种类型是从渔--农,渔--牧的结构发展到渔--农--牧综合经营的结构。从而使陆地生态系统和水体生态系统更加紧密结合,水陆资源得到更加充分利用。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更趋完善和合理,使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提高到更高水平。该类型的初级形式有鱼、猪、草(菜),鱼、猪、鸡(鸭、鹅)等,而较为高级的为多元化模式类型,其经营规模较大,经营水平较高,十分重视系统内部的综合利用,例如黑龙江省阿什河流域采取畜、禽、鱼综合饲养,稻、鱼、菇、豆立体开发模式;江苏省金湖县淮胜乡水产养殖场的鱼、草、猪、蚌、珍珠多元结构的养殖模式。
2.4 渔--农--工--商综合经营型
这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