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空间分析的原理与方法.ppt

发布:2023-09-13约3.64千字共5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三节 空间缓冲区分析 第二十九页,共五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 3.1 空间缓冲区分析的模型 1.定义: 空间缓冲区分析(spatial buffer analysis): 是根据分析对象的点、线、面实体,自动建立它们周围一定距离的带状区,用于识别这些实体或主体对邻近对象的辐射范围或影响度,以便为某项分析或决策提供依据。 第三十页,共五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 2.涉及缓冲区分析的三类因素 主体:表示分析的主要目标,一般分为点源、线源和面源三种类型。 邻近对象:表示周围受主体影响的客体。 作用条件:表示主体对邻近对象施加作用的影响条件或强度。 第三十一页,共五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 缓 冲 区 分 类 点的缓冲区 线的缓冲区 面的缓冲区 三类主体 第三十二页,共五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 缓 冲 区 分 类 点的缓冲区 线的缓冲区 面的缓冲区 三类主体 第三十三页,共五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 缓 冲 区 分 类 点的缓冲区 线的缓冲区 面的缓冲区 三类主体 第三十四页,共五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 3.空间缓冲区分析的三类模型 A.线性模型:用于当主体对邻近对象的影响度随距离的增大而呈线性减小的情况。 Fi=f0(1-ri) ri=di/d0 B.二次模型:用于当主体对邻近对象的影响度随距离的增大而呈二次形式减小的情况。 Fi=f0(1-ri)2 第三十五页,共五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 C.指数模型:用于当主体对邻近对象的影响度随距离的增大而呈指数形式减小的情况 Fi=f0 Fi:为主体对邻近对象的实际影响度 f0:为主体自身的综合规模指数 di:为邻近对象离开主体的实际距离 d0:为主体对邻近对象的最大影响距离 (1-ri) 第三十六页,共五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 3.2 空间缓冲区分析方法: 例:某研究区10km2区域内有三条道路,它们相关的几何属性和属性数据如表。现以这些道路为主体,道路附近居民出行为邻近对象,进行这些道路通达度的缓冲区分析。 A路总长度:10000米 B路总长度: 4268米 C路总长度:35714米 第三十七页,共五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 1.计算道路的综合规模标准化指数f0 对上表所列的各项统计数据采用最大值标准化方法,得到下表的标准化指数。 第三十八页,共五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 第一页,共五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 空间分析是地理信息系统科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评价一个地理信息系统功能的主要指标之一。 空间分析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对空间数据的深加工或分析,获取新的信息。 第二页,共五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 空间分析的概念: 是基于空间数据的分析技术,它以地学原理为依托,通过分析算法,从空间数据中获取有关地理对象的空间位置、空间分布、空间形态、空间形成、空间演变等信息。 第三页,共五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 空间分析方法分类: 产生式分析:数字地面模型分析,空间叠合分析,缓冲区分析,空间网络分析,空间统计分析 咨询式分析:空间集合分析,空间数据查询 第四页,共五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 第一节 数字地面模型 第五页,共五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 数字地形模型与数字高程模型 DTM(Digital Terrain Model)与DEM(Digital Elevation Model) 数字地形模型(DTM)是定义在二维区域上的一个有限项的向量序列,它以离散分布的平面点来模拟连续分布的地形。按平面等间距规则采样,或内插所建立的数字地面模型,称为基于栅格的数字地面模型。写成 DTM={Zi,j} DTM中的地形属性为高程时成为数字高程模型DEM 第六页,共五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 1.1 DEM数据采集 航空或航天遥感图像为其数据源 地形图为数据源 地面实测记录 其他数据源 第七页,共五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 1.2 DEM的表示方法 格网DEM 不规则的三角网DEM(TIN) 等值线 第八页,共五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 数据采样 数据内插 数据记录 1.3 DEM的建立 第九页,共五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 1.4 DEM的分析 1.地形因子的自动提取 2.地表形态的自动分类 3.地学剖面的绘制和分析 第十页,共五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 1.5 DEM的应用 在军用和军用的工程项目中计算挖填土石方量 为武器精确制导进行地形匹配 为军事目的显示地形景观 进行越野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