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古建筑测绘实习报告及心得体会.doc

发布:2017-05-06约2.63万字共2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篇一:古建筑测绘实习报告 圣井岗古建筑测绘实习报告 一、圣井岗概述 (一)圣井岗概述:位于邯郸市西北10公里处,其主体建筑有戏楼,山门,前殿,后殿,钟楼,东道房,东配殿,送子奶奶庙、西道房,配殿,眼光奶奶庙等,整体布局对称统一。 “圣井”在前殿前的院子里,深丈余,井水常年清澈如镜,且无论旱涝水量均等,故名圣井。旧时附近人民定时前来请牌求雨,应验后再将牌送回,故而井内出土百余块银、铜、 建于元代,距今已六百余年,现占地1.5万平方米,有殿房建筑百余间,建筑面积9000余平方米,庙宇雄伟壮观,规模宏大,布局严谨,是一组完整的道教庙院,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神庙的九龙圣母殿内有圣井一口,水质清凉甘甜且涝不溢旱不枯,旧时周边数省官民多来此取水祈雨,“灵岗香市”也成为邯郸古十景之一。 (三)建筑的人文历史。 圣井岗古建群位于邯郸市西北10公里,邯武公路北侧,占地面积13亩。因位居丘丘陵岗地,故称圣井岗。其主体建筑由南至北,在中轴线上,有戏楼,山门,前殿,后殿中轴线东侧有钟楼,东道房,东配殿,送子奶奶庙。西侧有鼓楼,西道房,配殿,眼光奶奶庙。其整体布局,以中轴线为主,东西两侧对称统一。 戏楼位于古建群南端,北距山门墙28米,台基略方形,南北长9,8米东西宽9米为卷棚式悬山式灰瓦顶,侧面的结构以前后两个单体叠压在一起,而顶部南北面坡又形成一体。专家认为这种地方性结构形成比较特殊,为它处所罕见。前殿(九龙圣母殿)面宽五间,进深三间,前后廊悬山灰瓦顶。殿内神像前有一古井深丈余,碑载雨不溢,旱不涸,故名圣井。旧时附近省县每逢年纷纷前来请牌求雨,应验后即来还牌。近年维修,井内出土百余块银,铜,铁牌。据载,清同治六年京都大旱,帝令礼部尚书前来求雨,应验后金牌还之。后殿,面宽五间,进深三间,前后廊悬山式灰瓦顶,殿前原有殿,现仅有遗址。碑载,其建筑始于元 代仁宗仁延佑三年(公元1313年),称尤王庙。后经维修扩建,现存规模属明清时代形成。该建筑规模宏伟,是一处可与黄梁梦吕仙祠媲美的古代建筑群,为市 郊游览胜地。圣井岗庙宇坐北朝南,东西对称,青砖青瓦,这组古建筑中戏楼建造 奇特,侧面结构看似两个单体,叠压在一起,而正面看顶部南北坡面又成一体,全国稀 有,是建筑设计中宝贵的资料,颇有研究和保护价值,戏楼面对山门,山门内西侧有立 于光绪二十五年八月的邯郸县圣井岗龙神灵应碑记, 此碑保存完整,碑文记载圣井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