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理学简答题.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药物毒性临床前评价通常做哪些试验?
第一水平 急性毒性试验:
(1)致死的量效曲线和可能的器官损伤;
(2)眼睛和皮肤刺激性试验;
(3)致突变活性初筛。
第二水平 长期毒性试验 (第一阶段)
(1)两种品系、35天染毒、毒性量效曲线,推荐临床使用途径;
(2)器官毒性试验、死亡情况、体重变化、血液学、临床生化学、组织学检查;
(3)致突变活性第二阶段筛选;
(4)生殖毒性试验;
(5)受试动物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6)行为试验;
(7)协同、增效、拮抗作用。
第三水平 长期毒性试验 (第二阶段)
(1)动物长期毒性试验(半年以上);
(2)哺乳类动物致突变试验;
(3)啮齿类动物2年致癌试验;
(4)人类药代动力学试验;
(5)人类临床试验;
(6)短期和长期用药的流行病学资料。
四、简答题
1. 毒物是否产生毒性与下列因素有关?
(1)药物固有的作用特征
(2)到达靶器官的量和滞留时间
(3)机体对药物的处置能力
(4)机体靶器官对药物的易感性
2. 在那些情况下测定血浆或体液中代谢产物的浓度更重要?
(1)当受试药物为前体药物而其代谢产物已知是活性药物时;
(2)当药物可被转化为一种或多种具有药理或毒理活性代谢产物,且这些产物可导致明显的组织器官反应时;
(3)受试药物在体内可被广泛生物转化时;
五、论述题
1. 药物毒代动力学的研究目的?
(1)通过给药剂量、药物体液浓度和毒性反应之间的关系,阐明引起试验动物全身申毒的量效关系和时效关系;
(2)结合药物毒性研究中出现中毒症状与结果之间的关系,预测这些毒理学结果与临床用药安全性之间的关系提供资料;
(3)明确重复用药对动力学特征的影响;
(4)明确是原形药物还是某种特定代谢产物引起的毒性反应;
(5)明确动物毒性剂量和临床剂量之间的关系,为临床安全 用药提供依据。
2. 毒代动力学研究实验设计包括哪些内容?
(1)药物毒性效应的量化
(2)采样时间点的调整
(3)确定剂量水平以达到合适的中毒量
(4)中毒程度的评估
(5)毒性作用复杂因素探索
(6)给药途径
(7)代谢产物的测定
(8)数据的统计评价
(9)分析方法
(10)报告
1. 论述肝损伤的评价过程中血液学试验并介绍指标的意义?
(1)血清白蛋白(意义自己写)
(2)凝血酶原时间
(3)血清胆红素
(4)染料廓清试验
(5)药物廓清试验
(6)血清肝脏酶测定
三、简答题
1.环孢素A的临床肾毒性表现在?
(1)急性可逆性肾损伤;
(2)急性血管损伤;
(3)慢性肾间质纤维化
药物引起呼吸系统毒性的机制并举例:吗啡:引起呼吸中枢抑制;箭毒生物碱:引起呼吸肌麻痹;呋喃妥因:介导的氧化损伤;多柔比星:细胞毒药物对肺泡的直接损害;胺碘酮:细胞内磷脂的沉积;紫杉醇:介导P物质的释放;环磷酰胺:致癌变作用。
15.急性毒性实验的目的:①通过实验测定毒物的致死剂量以及其他急性毒性参数,以LD50为最主要参数;②通过观察动物中毒表现,毒作用强度和死亡情况,初步评价毒物对机体的毒作用效应特征、靶器官、剂量-反应关系和对人体产生所害的危险性;③为后续的重复剂量、亚慢性和慢性毒性实验研究以及其他毒理实验提供接触剂量设计依据;④提供毒理学机制研究的初步线索。
16.常用的致突变试验?a细菌回复突变试验(Ames试验);b微核试验:c染色体畸变分析;d姐妹染色单体交换试验SCE;e果蝇伴性隐性致死试验;f显性致死试验;g程序外DNA合成试验;h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17.微核试验的原理和其检测的终点是什么?原理:是染色体或染色单体的无着丝点断片或纺锤丝受损伤而丢失整个染色体,在细胞分裂后期遗留在胞质中,单独形成的次核,因其比主核小,故称微核。检测的终点:(1)染色体或染色单体的损伤(2)纺锤丝的损伤。18、简述Ames 试验、微核试验的基本原理。
答:⑴Ames 试验,又称细菌回复突变试验,是利用突变体的测试菌株,观察受试动物能否纠正或补偿突变体所携带的突变改变,判断其致突变性。⑵微核试验MNT,是观察受试动物能否产生微核的试验,主要可检出DNA 断裂剂和非整倍体诱变剂。
19.发育毒性概念及表现?a、指出生前后接触有害因素,子代个体发育为成体之前诱发的任何有害影响。b、表现:发育生物体死亡,生长改变,结构异常,功能缺陷。20.举例说明致突变试验所反应的遗传学终点?a.DNA完整性的改变b.DNA重排或交换c.DNA碱基序列改变 d.染色体完整性改变e.染色体分离改变。21.急性毒性试验的目的:急性毒性(acute toxicity)是指机体(实验动物或人)一次或24h 内多次接触一定剂量外源化学物后在短期内所产生的毒性效应,包括一般行为、外观改变、大体形态变化以及死亡效应。a求出致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