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ppt
乙型肝炎的治疗方法抗病毒:恩替卡韦、拉米夫定、干扰素等调节免疫:如胸腺肽、胸腺素等保肝降酶:维生素、还原型谷胱甘肽、甘草酸二胺等到目前为止,全世界还没有出现能够完全治愈乙肝的单一特效药,主要都是恢复肝功能、保肝治疗。合理利用中草药有一定疗效第28页,讲稿共43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慢性乙肝的抗病毒治疗是关键乙肝病毒的持续复制是乙肝发生、进展和恶化的罪魁祸首其他治疗乙肝的方法如抗炎保肝、抗纤维化等仅能缓解一些症状,而对乙肝病毒这个直接病因却“无能为力”抗病毒治疗针对直接病因——乙肝病毒复制第29页,讲稿共43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长期抗病毒治疗很重要目前的抗乙肝病毒药物只能抑制乙肝病毒复制抗病毒治疗要达到足够的治疗疗程,防止随意停药导致乙肝病毒重新活跃坚持长期抗病毒治疗——持续抑制病毒复制第30页,讲稿共43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护理措施1.预防为主即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早期预防。切断传染源和传播途径,提高卫生水平,避免或减少复发因素如疲劳过度、情绪波动、饮食不节等。2.休息,中、重度慢性肝炎需完全卧床休息,直至临床症状及肝功能好转始能逐渐增加运动量。轻度慢性肝炎和病毒携带者不需卧床休息,但要防止疲劳过度。第31页,讲稿共43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关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第1页,讲稿共43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肝脏——人体的化工厂肝脏是消化系统最大的腺体器官,是一个“化工厂”,包括物质的加工、转化、合成等,另外还能促进某些有毒物质的转换和排泄。第2页,讲稿共43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肝炎相关知识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分型,目前已被公认的有甲、乙、丙、丁、戊五种肝炎病毒,分别写作HAV、HBV、HCV、HDV、HEV。甲肝、戊肝是通过消化道传染的可以治愈的急性传染病。丙肝和乙肝大致相同,比乙肝更容易发展为肝炎后肝硬化或肝癌。第3页,讲稿共43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慢性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是指乙肝病毒检测为阳性,病程超过半年或发病日期不明确而临床有慢性肝炎表现者。根据临床表现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轻度病情较轻,症状不明显,重度临床表现为全身不适、乏力、畏食、恶心、腹胀、肝区疼痛,体检可见肝病面容,蜘蛛痣、脾大,实验室检查可见肝功能持续升高。第4页,讲稿共43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慢性乙肝携带是指乙肝病毒检测为阳性,无慢性肝炎症状,一年内连续随访3次以上血清转氨酶均无异常,且肝组织学检查正常者。2017年10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物清单初步整理参考,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被列为I类致癌物。第5页,讲稿共43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8%-High(高))2-7%-Intermediate(中)2%-Low(低)3.5亿慢性乙肝病人我国HBsAg阳性率为9.09%每年1百万人死于肝衰或肝癌全球第9位死亡原因流行病学第6页,讲稿共43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血液传播医源性传播密切接触、性传播母婴传播流行病学乙肝病人及病毒携带者第7页,讲稿共43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主要与垂直传播有关乙肝的家庭聚集现象流行病学第8页,讲稿共43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一般情况下日常生活接触和消化道传播是不太可能的。蚊虫叮咬一般不传播乙肝病毒。哪些途径不会传播乙肝流行病学第9页,讲稿共43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乙肝的发病原因乙型肝炎是由于患者感染乙型肝炎病毒(英文为hepatitisBvirus,缩写HBV)引起的。乙型肝炎病毒是一种嗜肝病毒,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内并损害肝细胞,引起肝细胞炎症、坏死、纤维化。第10页,讲稿共43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发病机制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制目前未能充分阐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肝细胞并在其中复制,一般认为并不直接引起肝细胞病变,主要取决于机体的免疫应答。HBV进入机体后,通过血液到达肝脏和肝外组织,引起相应的病理改变和免疫功能改变,以肝脏病变最为突出。肝外损伤主要由免疫复合物引起。第11页,讲稿共43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临床表现本病潜伏期为6周~6个月,一般为3个月。从肝炎病毒入侵到临床出现最初症状以前,这段时期称为潜伏期。潜伏期随病原体的种类、数量、毒力、人体免疫状态而长短不一。第12页,讲稿共43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1.全身表现患者常感身体乏力,容易疲劳,可伴轻度发热等。失眠、多梦等可能与此有关。2.消化道表现肝炎时,肝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