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早期复极综合征向量图诊断.ppt

发布:2024-04-21约6.28千字共2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关于早期复极综合征向量图诊断1ERS概念与ECG表现早期复极综合症((earlyrepolari-zationsyndrome,ERS))是临床常见的心电图(ECG)之一,表现为相关导联出现ST段凹面向上抬高伴J波。1986年苏联学者Ckopoбaдтый根据ERS胸导联J波分部,可将其分为3型:第Ⅰ型特征性改变主要出现在V1~V3导联;第Ⅱ型特征性改变主要出现在V4~V6导联;第Ⅲ型主要特征性改变出现在V1~V6导联。第2页,共2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目前ESR的产生机制还不是很明确。有学者认为是心室全部去极化之前,部分区域的心肌提前开始复极,产生向前下偏左的向量,故在ECG上表现为相应导联的ST段抬高伴J波出现;也有学者认为是由心室基底部最后除极产生的终末向量所形成。本文将通过ESR的VCG特征进一步阐明作者的观点。第3页,共2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ERS的VCG表现迄今为止,还没有关于ERS的VCG诊断系统报道。作者通过多年观察发现ERS典型VCG特征是:横面QRS环有指向左前并有向右、向后反折的终末向量(终末前向力),其终末向量反折处或最左的凸面一般指向左前约+20°~+60°,这样投影在V3~V5导联形成典型的J波。额面有指向左侧、偏上或偏下、并向右或向上反折的终末向量,投影在X轴或Y轴,使I、aVL或II、III、aVF导联出现J波。同时伴QRS环不闭合,有较明显指向左前下为主的Q-J向量,使ECG的相关导联出现ST段凹面抬高或R波降支根部粗钝,其ST段抬高程度与Q-J向量大小有关。第4页,共2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由于不同患者QRS环的终末向量出现的方位、前向力、下向力与左向力的大小不同表现出不同类型的ERS特征。通常ERS的QRS环终末向量主要出现在左前上或左前下。在横面指向左前的终末向量形态呈S形、反2字形,或呈尖角反折形、半圆形或椭圆形。其S形或反2字形的左下凸、尖角反折的尖端、圆形或椭圆形的左侧凸面点均指向左前,该点之后部分终末向量则向右、向后反折,这是形成胸导联J波或终末r`波的关键,如没有反折只能出现ST段斜上型抬高而无J波或终末r`波。其次,该终末向量的前向力左向力时,J波一般局限在V4-V6导联,当前向力左向力,随着比例增大有J波的导联向右扩展,直至V1-V6导联均有明显的J波,甚至V1-V3导联出现于右束支阻滞一样的终末R`波。第5页,共2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额面指向左侧的終末向量多呈反折的尖角形或扭结样,指向左下为主时II、III、aVF导联出现J波或R波降支根部粗顿,偏左明显时I、aVL也出现J波;指向左上时I、aVL导联可出现J波,II、III、aVF导联没有J波。此外,横面终末向量呈S形或反2字形的左下凸、尖角反折的尖端、圆形或椭圆形的左侧凸面之前或之后10毫秒的泪点疏密程度与正常VCG的終末向量相似,与T环泪点密度对比均明显稀疏,即反折点之前的泪点较稀疏,之后的泪点与初始向量起始部分相似。所以,作者认为整个S形、尖角反折形、圆形或椭圆形部分的向量均属于QRS的一部分,J波顶点并不是QRS波终点,即整个J波属于QRS波的一部分。下面通过图片逐一解析ERS的ECG和VCG的特征性改变的关系。第6页,共2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图1早期复极综合征心电图与向量图第7页,共2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图1,男45岁体检记录的ECG。QRS时间为100ms,Ⅰ、aVL、V3~V6导联ST段呈斜上型或凹面向上型抬高0.05~0.25mV,V3~V6导联有明确的J波,胸导联QRS过渡区右移(V2也呈Rs形),Ⅱ导联R波降支根部粗钝,符合II型ERS的ECG特征。上1、2肋间层面ECG的胸导联QRS同样出现过渡区右移,V1-V6导联ST短凹面抬高更明显,其中V2-V4导联凹面抬高达到0.25-0.35mV,V2-V6均有明确J波,J波出现部位介于II型至III型ERS之间。第8页,共2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VCG显示QRS环终末向量在左前偏下,偏前较明显,横面QRS环终末向量呈典型的S形,前向力左向力。S形下凸指向左前约50°,前向力约0.26mV(21mm×0.25mV/20mm),ST向量或O-J向量横面在左前约+72°方向,电压约0.16mV(13mm)这是形成V3~V6导联ST段凹面抬高与J波的原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