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独立教学设计.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18课美国的独立》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课题
第18课 美国的独立
课时
一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材分析
《美国的独立》属于部编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教学内容包含英国、美国和法国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三课具有一定相似性,课时与课时之间存在很强的联系。在资本主义经济、思想不断发展的前提下,英国拉开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后的英国加紧对于北美的殖民掠夺,北美人民顺势反抗后选择资本主义制度,法国在援助北美的同时,资产阶级革命的浪潮席卷而来,而后法国将这股潮流推广到欧洲大陆。不难发现,英法美均是在现行制度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前提下,在资本主义发展的浪潮中做出了正确的抉择。在革命方式上三国均是以暴力革命推翻阻碍,颁布法律巩固政权。早期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顺应近代西方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的历史大势,以此分析为基础,确立单元核心概念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提炼单元核心问题为了解三国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引导学生整理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过程、结果与影响,在过程中掌握复杂知识,初步探究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必然性。
《美国的独立》的显著特征在于反抗殖民统治,与英法反封建不同,因此在本课教学时,需要突出这一特点。在教学内容上,本课三目内容,分别是独立战争的背景、独立战争的过程和独立战争后巩固政权颁布的宪法。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九年级的学生,经过两年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技巧,学会了分析材料,能够在时空背景下认识历史和了解历史。并且基于现实原因,学生对美国的兴趣比较大。但是如果是被动学习的话,激发不了学生太多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将学生的兴趣点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利用史料、图片以及时事,最大限度的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当中,加强学生对美国历史的理解和学习。
课程标准
通过华盛顿、《独立宣言》和1787 年宪法,理解美国革命对美国发展的影响。
教学目标
唯物史观:一分为二辩证看待《独立宣言》、美国宪法;
史料实证:通过史料分析,认识北美独立战争爆发的原因;
历史解释:学习《独立宣言》的内容,写出其作用、独立战争的性质;
时空观念:自主学习了解北美独立战争的背景和过程;
家国情怀:理解美国独立战争的影响。明确自由是人类奋斗的永恒主题,同时反思自由,反对任何形式的霸权主义。
设计意图
为落实《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于初中历史大概念、大单元教学的要求,综合考量本单元时代特征,将单元教学线索确立为早期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英法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具有一定的共性,这是确立单元线索的前提,但是各国革命侧重点也多有不同。在此背景之下,确立本单元教学线索为“北美人民的选择”,最初选择反抗压迫、到选择民主共和,美国最初走过的每一步都是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的。顺势选择与逆势选择的结果截然不同,落实唯物史观。对比自由女神像摆脱枷锁的形象和孟晚舟的电子脚镣,突出美国今时今日的选择已是逆历史潮流,突出中国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顺势而为,落实家国情怀。
课程资源
教科书、文物史料、网络资源
教学重难点
重点:北美独立战争爆发的原因;美国诞生的过程
难点:《独立宣言》和《美国 1787年宪法》;美国独立战争的双重性质
教学方法与工具
1、探究式教学,提问问题,让学生总结回答,培养学生的问题理解和归纳能力。
2、活动教学,组织课堂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
3、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教学安排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新课导入
展示图片:
教师提问:图中展示的是哪一个国家?给你什么感觉?
学生回答:美国
教师过渡:放大的雕像是美国的自由女神像,这个雕像在很长时间内都是世界上最大的雕像,她从何而来,为何称作自由女神像,又是如何成为美国的象征的呢?带着问题进入本课的学习。
设计意图:采用学生熟悉的图片导入本课,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本课的开头点名本课的时代特征,为后面美国的顺势选择奠定基础。
新课讲授
一、择自由--挣脱枷锁向自由
图片展示:
教师提问:是谁被枷锁束缚住了?枷锁从何而来?最终顺利挣脱枷锁了吗?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通过解读自由女神像提高学生兴趣;以问题指引学生自主探究,将课堂交还给学生,发挥学生主体性。
材料展示:
设计意图:配合课本内容,适当补充课外知识,培养解读漫画、文字等史料的能力,于细节处落实素养。
教师提问:面对英国残酷的殖民掠夺,北美人民将做何选择呢?让我们一同走进北美人民的心声。
设计意图:面对剥削,热爱自由的北美人民勇敢选择了暴力反抗,实际上这种抉择并不是简单的做出的,将真实史料呈现给学生,伴随激昂的音乐朗诵该诗句,创设真实情境,便于学生理解该选择的不易。
展示图片:将北美独立战争的相关事件图片打乱,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结合课本内容将图片排序。
教师讲解:美国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