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治理-预处理系统调节池.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调节池的运行管理 原理和工艺流程 调节池的运行管理 液位过高:酸化、无调节空间 调节池的运行存在的问题 1、液位控制 液位过低:悬浮物过高 调节池的运行管理 调节池的运行存在的问题 2、泥量控制——调节池出水 调节池的运行管理 关键控制指标 序号 项目名称 单位 控制范围 允许限制 1 出水pH / 6.8~8.5 6~9 2 水位 米 ≤设计上下限 ≤允许上下限 3 CODcr mg/L 1500~2000 1000~3000 4 出水温度 ℃ 20~38 20~40 5 出水悬浮物 mg/L 200 300 调节池的运行管理 关键控制点——pH值 每小时检查并记录调节池pH值,发现 pH超过限定值时,应及时加酸碱调 节;若有事故池,可以充分利用事故池 内暂存的碱水调节,也可以联系包装车 间等将废碱液排出中和,降低成本。 优先考虑事故池,碱液回收管等设施 水处理技术第二篇—— 预处理系统调节池 什么情况下需要调节池? 调节池的作用? 调节池超高多少? 调节池的位置? 污水处理的调节池到底多大,效果才好? 预处理系统调节池 目 录 1、调节池的概念 2、调节池的分类 3、调节池的设计 4、调节池的运行管理 调节池的概念 广泛定义:指的是用以调节进、出水流量的构筑物。主要起对水量和水质 的调节作用,以及对污水pH值、水温,有预曝气的调节作用,还可用作 事故排水。 对于有些反应,如厌氧反应对水质、水量 和冲击负荷较为敏感,所以对于工业废水 适当尺寸的调节池,对水质、水量的调节 是厌氧反应稳定运行的保证。调节池的作 用是均质和均量,一般还可考虑兼有沉 淀、混合、加药、中和和预酸化等功能。 污水调节池 调节池的分类 均量池—— 线内水量调节 一座变水位的贮水池,来水重力流,出 水用泵抽,贮存盈余,补充短缺。 进水一般采用重力流,出水用泵提升。 池中最高水位不高于进水管的设计水 位,有效水深一般为2~3米;最低水位 为死水位。 调节池的分类 均量池—— 线外水量调节 一将调节池设在处理系统的 旁路上,利用水泵将高峰时 多余的废水打入调节池,当 实际流量低于设计流量时, 再从调节池汇流到集水井, 然后送往后续处理工序。 集水井 泵 房 调节池 调节池的分类 均量池—— 线内线外调节优缺点 优 点 缺 点 线内调节 被调节水量只 需一次提升, 消耗动力小 调节池受进水 管高度限制 线外调节 调节池不受进 水管高度限制 被调节水量需要 两次提升,消耗 动力大 调节池的分类 均质池 对不同时间或不同来源的废水进行混合,使流出水质比较均匀。 水质调节的基本方法: ① 利用外加动力强制调节(如叶轮搅拌、空气搅拌、水泵循环)。 ② 利用差流方式进行自身水力混合。 强制空气搅拌调节池 调节池的分类 均化池 均化池兼有均量池和均质池的功能,既 能对废水水量进行调节,又能对废水水 质进行调节。如采用表面曝气或鼓风曝 气,除能避免悬浮物沉淀和出现厌氧情 况外,还可以有预曝气的作用。 间歇均化池 调节池的分类 事故池 容纳生产事故废水或可能严 重影响污水处理厂运行的事 故废水。 污水站事故池 调节池的设计 调节池的容量 调节池容积V: V=(Q/T-K*Q/24)*T Q-设计污水量(立方米/day) T-建筑物排水时间(hr/day) K-流量调节比(调节池出水流量与日平均流量之比) 调节池的设计 调节池的设计实例 例:已知设计流量Q=41.7m3/h,停留时间T=5.0h,采用穿孔管空气搅拌,气水比为4:1 1 、 调 节 池 有 效 容 积 : V=QT=41.7×5.0=208.5m3 2、调节池尺寸: 调节池平面形状为矩形,其有效水深采用h2=2.5m 调节池面积为: F=V/h2=208.5/2.5=83.4m2 池宽B取6.0m,则池长为L=F/B=83.4/6.0=13.9m 保护高h1=0.6m 吃总高H=h1+h2=0.6+2.5=3.1m 3、空气管计算: 在调节池内布置曝气管,气水比为4:1,空气量为 Q=41.7×4=0.046 m3/s。利用气体的搅拌作用使来水均匀 混合,同时达到预曝气的作用。 空气总管D1取75mm,管内流速V1为: ?? ?? = ?????? = ??×??.?????? ???????? ??.????×??.???????? = 10.4m/s ?? ?? V1在10~15m/s范围内,满足规范要。 空气支管D2:共设4根支管,每根支管的空气流量q为: ?? = ?? ???? = ?? ×??. ?????? = ??. ??????????/?? 调节池的设计 调节池的设计实例 支管内空气流速V2应在5~10m/s范围内,选V2=6m/s,则 支管管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