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周处重点知识及练习.doc

发布:2017-08-17约3.66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周 处 【重点讲解】 本文讲述了周处年少时改恶从善的故事,说明一个有错误的人主要能真正醒悟过来,肯下决心改正,仍然可以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全文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从开头至“而处尤剧”,说明当时乡里有三害,周处为最。把周处列入与蛟、虎并列的“三横”,进而又用“而处尤剧”把他推为“患”之首位,可见乡里对周处厌恶之极。暗示了浪子要回头的艰难,为下文周处改恶从善埋下伏笔。第二层从“或说处杀虎斩蛟”至“有自改意”,写周处力除两害,却得不到乡里称颂,幡然醒悟,产生改过自新的愿望。第三层从“乃人吴寻二陆”至“终为忠臣”,写周处求教陆云,终于改邪归正,改过成名。作者详写了同陆云的对话,这正是全文的中心所在。陆云的教导是周处改恶从善浪子回头的关键,“人患志不立,何忧令名不彰”是周处悔过自新的指导思想和动力。周处“终为忠臣”和篇首“为乡里所患”遥相呼应,形成鲜明的对照,使“人患志之不立,何忧令名不彰”的主题更为突出。 【技法探究】 本文篇幅不长,却写得跌宕起伏,有详有略,引人人胜。 开篇介绍周处“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但作者未详写周处是如何作恶多端的,而将笔锋一转,把他和虎蛟比较,这是文章的一波;接着,乡人设计让周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只唯余其一”,周处不知是计,“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这两个环节写得比较详细具体,这是丈中的又一波;当“乡里皆谓已死”时,文章又起波澜:乡里“更相庆”,说明大家对周处是恨之入骨。行文至此,波澜又大起:周处“竟杀蛟而出”,归来后的周处对此却不恼不怒,产生悔改之意,之后找陆云进而改邪归正又是详写,其中也是一波又一波,详略、曲折变化,使文章摇曳多姿。刘大樾在论文偶记》中作了这样的评价:“一篇之中段段变,一段之中句句变,神变,气变,境变,音节变,句字变。” 【难点解析】 如何理解周处的变化? 纵观全文,周处的变化不是突发奇想的“突变”,而是…个合情合理的“渐变”过程:开始,性格上的主要一面“凶强”为乡里所痛恨。而当他的“侠气”促使他杀虎斩蛟,促使他在乡人不能谅解的情况下产生了悔改之意,决心改过,至此,他的侠气已占了上风,而他的“凶强”已转向性格的次要方面。周处改过的过程也不足一蹴而就的,仍然有一个过程:决心改过,又担心“终无所成”,再由陆云的开导,他才从认识到实践,改过由“想”见诸于行动,并不断勉励自己以防反复,终为忠臣。 【相关链接】 刘义庆(403~444),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朝宋文学家。宋武帝刘裕的侄儿,长沙景王刘道怜的次子,后袭封临川王,征为侍中。他的著作不少,以《世说新语》流传晟广。《世说新语》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志人小说的代表作,记载了自汉魏至东晋的遗闻轶事,士人的生活和思想及统治阶级的情况,反映了魏晋时期文人的思想言行和上层社会的生活面貌,记载颇为丰富真实。内容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类,每类收有若干则,全书共一千多则,每则文字长短不一,有的数行,有的三言两语,可见笔记小说“随手而记”的特性。此外,《世说新语》善用对照、比喻、夸张与描绘的文学技巧,不仅保留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言名句,更为全书增添了无限光彩。如今,《世说新语》除了文学欣赏的价值外,人物事迹、文学典故等也多为后世作者所取材引用,对后世笔记小说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仿照此书体例而写成的作品更不计其数,在古小说中自成一体。书中不少故事,或成为后世戏曲小说的素材,或成为后世诗文常用的典故,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译文】 周处年轻时,为人蛮横强悍,任侠使气,是当地一大祸害。义兴的河中有条蛟龙,山上有只白额虎,一起祸害百姓。义兴的百姓称他们是三大祸害,三害当中周处最为厉害。有人劝说周处去杀死猛虎和蛟龙,实际上是希望三个祸害相互拼杀后只剩下一个。周处立即杀死了老虎,又下河斩杀蛟龙。蛟龙在水里有时浮起有时沉没,漂游了几十里远,周处始终同蛟龙一起搏斗。经过了三天三夜,当地的百姓们都认为周处已经死了,轮流着对此表示庆贺。结果周处杀死了蛟龙从水中出来了。他听说乡里人以为自己已死而对此庆贺的事情,才知道大家实际上也把自己当作一大祸害,因此,有了悔改的心意。于是便到吴郡去找陆机和陆云两位有修养的名人。当时陆机不在,只见到了陆云,他就把全部情况告诉了陆云,并说:“自己想要改正错误,可是岁月已经荒废了,怕终于没有什么成就。”陆云说:“古人珍视道义,认为‘哪怕是早晨明白了道理,晚上就死去也甘心’,况且你的前途还是有希望的。再说人就怕立不下志向,只要能立志,又何必担忧好名声不能传扬呢?”周处听后就改过自新,终于成为一名忠臣。 【释词】 1.凶强:凶暴强悍。 2.侠气:任性使气。这里有好争斗的意思。 3.并:一起,指蛟,虎和周处三者。 4.暴犯:侵害。 5.三横:三害。横,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