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新型城镇化下的新型农村社区规划.pdf

发布:2017-07-10约4.11千字共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4年第14期(总第143期)             江西建材                  建筑与规划设计 新型城镇化下的新型农村社区规划 黄杰辉  上海翌德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上海 200040 ■ ■ 摘 要:随着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提出,农村建设又将进入一个新的里程碑。 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过程中,除了吸引外资,吸引外来务工建设人员 在城镇化快速发展进程中,近几十年的农村建设实践已取得了一定的成 外,相应人员的配套设施应是首要进行的工作。公共配套设施的建设 效,然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也给新农村建设遗留了很多问题。本文就 是一个相互的过程:新型农村的建设势必引来众多的务工人员,而为了 针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进行陈述与研究,并为此提出笔者自己的看法。 满足这些人员的日常生活需求又需要相应的公共配套设施。因此,在 关键词:新型 城镇化 农村社区 农耕文化 农村建设规模扩大过程中应配套相应的公共服务设施,且形成城镇公 共设施共建共享,提升农村公共配套的服务说平,且避免重复建设。 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是适应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发挥新型 2.4 绿化建设问题 城镇化引领作用、根本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实践 广袤的田野是农村生态建设的基质,然而农村建设往往忽略了生 创新,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重大创举。然而,过于快速的城镇化发展 态绿化的建设,一味的拆迁建设,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系统,使农村环境 必然会带来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城镇建设占用良田造成耕地面积的 流失;工厂的建设与资源的开采造成严重的污染环境;农村建设急功近 日趋恶化,因此,村容村貌建设应是促进生态文明提升村民生活品质的 利,风貌特色缺失;农村公共配套滞后等问题。 重要举措。 1 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对农村社区规划建设的要求 3 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应体现农耕文化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明确指出了三个需要着 3.1 生活和生产相结合 重解决好的问题,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改 保留传统农村劳作的生活方式,包括院落、院宅建设,同时加入现 造、中西部地区城镇化等问题,并强调各地要推进城镇化沿着正确方向 代城镇化元素,两者如何在一个地区和谐共生是新型农村社区的新要 发展。规划还提出进一步推动城乡要加快城镇化建设的一体化,即推 求与新任务。例如,在农村居民点改造中,不应只是“集中上楼”,应保 进城乡统一要素市场建设,推进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 留一定的宅院空间,延续宅院农耕劳作的传统生活方式,在鼓励农民转 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以及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切实搞好新型小城 变就业模式的同时,应考虑保留传统的生活习俗。 镇的建设工作。 3.2 合理制定一个农村居民社区的规模 目前来说,我国的城镇化率已然超过50%,按照每年 1.0%—2. 在新型农村社区发展初期,要形成区域化的发展模式,形成大约 0%的增长速度,有关人士预测,在2020年我国的城镇化率将达到 3000~5000人一个社区,要满足相应的配套和到生产劳作场地的服务 60%—62%。由于农业的增长收益有限,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会逐渐 半径要求,且服务半径不宜过大。过大的服务半径不仅不能及时满足 减少,但是农务人员的减少并不意味着农业经营也会降低。在城镇化 人员需求,还为以后的发展留下了交通运输时间长等弊端。 进程中,不仅要结合现代中国的国情,还要借用国外发展的经验完善自 3.3 新型农村社区的景观风貌建设应保留农村地域风貌特色 身改革。 在建设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