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__规划职业生涯就是规划人生_课件_ppt-精选版.ppt

发布:2018-09-30约7.26千字共7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案例 冯天明,财经学院工商财务管理专业毕业,本科学历。毕业后曾在一家中外合资企业从事了两年多的财务工作。但冯天明一直觉得自己不喜欢财务工作,于是转而做销售;不久,他发现销售也不好做,自己很难有成功把握;在朋友介绍下,冯天明去了一家网站做编辑;但编辑没当多久,冯天明又发现这份工作并不是自己真正想做的职业……   寻寻觅觅中,倍感迷惘的冯天明不知自己的职业生涯该如何规划。 “专家处方” 其一,你的专业是什么? 其二,你想做什么? 其三,你想做的是你能做的吗? 在你对职业目标产生迷惘时,先别仓促地重新选择职业,首先应该对自己的心态进行必要的调整。 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包括长期、中期、短期目标 五个“what”的归零思考模式, 即①what are you? ②what do you want? ③What can you do? ④What can support you? ⑤What you can be in the end? 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 案例 某高校女生,计算机系专业,在临近毕业时常常对自己的职业动向难以选择。就现在来说计算机专业属于热门,找一份差不多的工作并不难,但由于自己是女生,在就业时肯定又不如同班的男生,同时自己对教师的职业比较喜欢。 ★影响职业生涯的因素 (1)个人因素——个人的性格、气质、兴趣、能力、追求、特长、情商、价值观、优缺点、目标理想、教育背景、生理情况、行为方式等 。 * (2)社会因素——组织的需求;家庭的期望;社会的要求;科技的发展;经济的兴衰;政策、法律的影响。 (3)偶然性因素——机遇 * ★舒伯(Donald.E.Super)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 (1)成长阶段(0一14岁) ——认识自我和职业,经历对职业从好奇、幻想到兴趣,到有意识培养职业能力的逐步成长过程。 幻想期(10岁之前):感知职业 兴趣期(11—12岁):以兴趣理解、评价、选择职业 能力期(13—14岁) :根据自身条件和喜好培养职业能力 * (2)探索阶段(15—24岁)——探索各种可能的职业选择,对自己的天资和能力进行现实性评价。并根据未来的职业选择做出相应的教育决策。 试验期(15—17岁) :通过认识进行职业尝试 过渡期(18—21岁) :由一般选择转为特定选择 尝试期(22—24岁):实验职业发展目标的可行性 * (3)确立阶段(25—44岁) ——通过选择在适当的职业领域稳定下来,谋求发展并力求晋升; 尝试期(25—30):选择职业 稳定期(31—44):确定稳定的职业目标并努力奋斗 危机期(30一40岁):重新评价自己的需求和目标 * (4)维持阶段(45—64岁)——维持既有成就和地位,更新知识与技能; * (5)衰退阶段(65岁以上)——退出职业领域,学会接受一种新角色; *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 * ★职业锚 个人进入早期工作情境后,由习得的实际工作经验所决定,与在经验中自省的动机、需要、价值观、才干相符合,达到自我满足和补偿的一种稳定的职业定位 。 * 职业锚类型 (1)技术/职能型 该类型的人愿意在专业领域里发展,喜欢面对来自专业领域的挑战,追求在技术或职能领域的成长和技能的不断提高,以及应用这种技术/职能的机会,而不喜欢从事一般的管理工作。 * (2)管理型 该类型的人有强烈的愿望去管理他人,追求工作职位的晋升,同时经验也告诉他们自己有能力达到高层领导职位,而把具体的专业技术工作作为达到更高管理层的必经之路。 * (3)创造型 该类型的人希望建立完全属于自己的东西,用自己的能力去创建自己的公司、或以自己名字命名的产品或工艺、或是能反映个人成就的私人财产,而且为此愿意冒险。 * (4)安全/稳定型 该类型的人最关心的是职业的长期稳定性与安全性,他们为了安定的工作、可观的收入、优越的福利与养老制度等付出努力,而并不关心具体的工作内容和职位。 * (5)自主/独立型 该类型的人更喜欢独来独往,希望随心所欲地安排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方式,追求能施展个人才能的工作环境,最大限度地摆脱组织的限制和制约,他们宁可放弃提升和发展的机会,也不愿放弃自由和独立。 * (6)服务型 该类型的人一直追求他们认可的核心价值观,他们喜欢帮助他人,即使变换了工作岗位或单位,他们也不会接受不允许他们实现这种价值观的变动或提升。 * (7)挑战型 该类型的人喜欢解决看上去无法解决的问题、战胜强硬的对手、克服无法克服的困难和障碍,对他们来说,做一件事情的原因就是这件事情允许他们去战胜各种不可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