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危重症护理学011危重症患者系统功能监测及护理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十一章 危重症患者系统功能监测及护理 ;教学目标:
1.掌握各系统功能监测的方法、指标值
的临床意义与护理监测重点。
2.熟悉心血管、呼吸、神经、肾脏、消
化、内分泌系统功能监测的目的与临
床意义。
3.了解各系统功能监测的的基本原理及监
测配合要点。
4.具有运用系统功能监测指标综合分析评估
患者的脏器功能的能力。 ;第一节 心血管系统功能监测; 心血管系统功能监测主要反映心血管系统的功能状况,包括心脏、血管、血液、组织氧的供应与消耗及心脏电生理等方面的功能指标,为临床危重症患者的病情观察、临床救治与护理工作提供重要依据。心血管系统功能监测一般可分为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和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两类。本章监测重点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创伤性和无创伤性监测;(一)心电监护及心率监测;心率监测的意义;(二)心电图监测;(三)血压监测;血压监测仪器的种类;无创血压测定(NIBP);无创血压测定(NIBP);影响血压的因素;无创血压测定(NIBP);(四)心排出量监测;二、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一)动脉血压监测;动脉血压正常值;动脉血压监测临床意义;动脉血压监测并发症;(二)中心静脉压 (CVP);监测中心静脉压 (CVP);中心静脉压意义;中心静脉压并发症;(三)肺动脉压监测(气囊漂浮导管);肺动脉压监测指标;有创压力监测护理重点;第二节 呼吸系统功能监测;呼吸运动监测
通气功能监测
气体交换功能监测
动脉血气分析监测
;一、呼吸运动监测;二、通气功能监测;三、气体交换功能监测;氧交换效率的监测:
动脉血氧分压/吸氧浓度(PaO2/FiO2)的监测 PaO2/FiO2是反映氧合作用及气体交换效率的最简化指标。对快速估计患者气体交换状态是否需要使用其他指标作进一步监测。
正常人随着吸入氧浓度(FiO2)的增加,而PaO2也上升,PaO2/FiO2正常为400~500 mmHg。
肺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弥散功能障碍及动静脉血流等可使PaO2/FiO2比值下降。急性呼吸衰竭时比值可小于300 mmHg,当比值小于150mmHg时提示患者气体交换及氧合合作极差,为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指征。
;四、动脉血气分析监测;第三节 神经系统功能监测;一、神经系统体征??监测;二、颅内压监测;三、脑电图监测;第四节 肾功能监测;一、尿液监测;二、血生化监测;第五节 消化系统功能监测;一、肝功能监测;(三)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监测
(四)黄疸监测
黄疸是肝功能障碍的主要表现之一,出现早,进展快。黄疸与血清总胆红素直接相关。血清总胆红素的正常值为3.4~17.1μmol/L,溶血性黄疸时总胆红素虽增高,但小于85 μmol/L,肝细胞性黄疸时总胆红素增高一般也不超过170 μmol/L,梗阻性黄疸时总胆红素可达510 μmol/L以上。;二、胃肠功能监测;(三)腹腔内压监测
正常人体腹腔内压力与大气压接近,但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在正常情况下平均压力都小于10cmH2O,任何引起腹腔内容物体积增加的情况都可以增加IAP。腹内压可分为4 级:Ⅰ级10~14cmH2O,Ⅱ级15~24cmH2O,Ⅲ级25~34cmH2O,Ⅳ级>34cmH2O。其中Ⅰ、Ⅱ级对机体危害较小。腹内压≥20cmH2O确定为腹内高压。
;第六节 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监测;一、水电解质平衡监测;二、酸碱平衡监测; 第一步 根据pH指标来判断归于以下哪一种基本的紊乱类型,即pH值确定有无酸血症或碱血症。再根据PaCO2与HCO-3浓度(或BE)两个指标的变化关系,判断是呼吸性还是代谢性因素,进而结合pH判断机体的代偿情况,同时应将酸碱紊乱的时间因素考虑在内。
;判断酸碱失衡的步骤:;判断酸碱失衡的步骤:;谢谢!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