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儿童常见疾病的防治.ppt

发布:2023-12-27约1.05万字共9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3、临床表现(1)腮腺肿大、疼痛。(2)中度发热,食欲减退,全身不适。4、并发症腮腺炎、脑炎、胰腺炎、睾丸炎、卵巢炎。第63页,讲稿共99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5、预防隔离患儿直至腮腺肿完全消失,等痊愈后须持所在地段保健科证明方可返园。腮腺炎流行季节,儿童活动室、卧室勤通风换气,勤晒被褥。对易感者可用板蓝根冲剂连服3~5天。有条件的地方可给儿童接种流行性腮腺炎减毒活疫苗。第64页,讲稿共99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6、治疗(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多饮水,半流食,避免酸性食物,保持口腔清洁。(2)对症处理高热可用退热药,局部敷以醋调金黄散减轻疼痛。(3)中医治疗消热解毒,消肿散瘀。(4)积极治疗合并症。第65页,讲稿共99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二、幼儿急疹1、病因:病原体尚未肯定,以病毒可能性大。2、流行病学(1)传染源:可能为典型病人和隐性感染者。(2)传播途径:可能经空气飞沫或肠道传播。(3)易感者:6~18个月小儿多发,患病后有持久免疫力。第66页,讲稿共99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3、临床表现(1)潜伏期:8~14天。(2)起病急,高热(39℃~40℃),持续3~5天自然骤降。(3)热退疹出。4、预防:患儿隔离10天左右。密切接触的易感儿检疫10天左右。5、治疗:主要是对症处理,如退热等。病儿宜多饮水,注意休息。第67页,讲稿共99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三、水痘1、病因:病原体是水痘带状疱疹组病毒。2、流行病学(1)传染源:急性期病人。(2)传播途径:可通过飞沫或被疹浆液污染的物品传播。冬春季多见。(3)易感者:婴幼儿、学龄前儿童发病率高;病后获得终生免疫。到成人期有20%的人可发生带状疱疹。第68页,讲稿共99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3、临床表现(1)发热,体温在39℃以下;咳嗽、流涕、食欲不振。(2)发热1~2天出现皮疹,初为红色、细小斑丘疹,数小时变为圆形的、有薄膜包围的“露珠”状疱疹,大小不一,壁薄易破,周围有红晕,有痒感,疱疹液开始清亮而后变浑浊。(3)体弱儿或应用激素、免疫抑制剂者病情较重,高热,疱疹布满全身,呈大疱状。继发细菌感染时易引起败血症。第69页,讲稿共99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4、预防(1)隔离患儿至皮疹全部结痂变干为止。对密切接触儿检疫21天。(2)病室注意通风,可用紫外线消毒。(3)对正在用激素、免疫抑制剂的患儿进行被动免疫。(4)可给易感儿接种水痘疫苗。第70页,讲稿共99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5、治疗(1)对症处理发热时用退热剂;保持皮肤、指甲清洁,避免抓破疱疹;疱疹已破或在继发感染者,局部涂1%龙胆紫。(2)必要时按医嘱肌肉注射维生素B。(3)有继发感染时,可用抗生素(按医嘱)第71页,讲稿共99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二)诊断1、临床表现(1)症状:以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为主要表现,易激动、烦躁不安、夜惊、多汗,并多与周围环境影响无关。(2)体征①头部:枕秃是由于多汗,汗液刺激后枕部,使其经常磨擦而引起②胸部:在肋骨和肋软骨交界处,可触摸到隆起的肋骨串珠。③四肢:踝腕部因肥厚的骨骺形成钝圆形环状隆起,形成脚镯、手镯。第31页,讲稿共99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2、综合诊断在诊断时要结合儿童年龄、发病季节和有无缺乏日晒或投服维生素D史,根据临床的症状与体征进行综合分析,做出诊断。第32页,讲稿共99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3、佝偻病分期(1)活动早期:在发病早期,以神经精神症状为主,骨骼的变化尚不明显。(2)活动期:主要为骨骼改变,并根据骨骼改变的严重程度进行分度。轻度:表现为轻度骨骼改变。中度:表现为明显骨骼改变。重度:有严重骨骼畸形、功能障碍和表现病理性骨折等。(3)恢复期: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好转或消失,体征减轻,病情稳定。(4)后遗症期:多见于3岁以后的儿童。第33页,讲稿共99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三)预防主要采取综合措施以减少佝偻病的发生。1、加强日晒2、合理喂养3、定期体检4、药物预防第34页,讲稿共99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四)治疗强调综合治疗的方法,即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