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6民族团结一家亲.doc

发布:2016-09-16约3.97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实验小学电子教案 ——(五)年级(品社)学科(下)册 学科:品社 班级:1-5 授课人:王清华 时间:2013 年4 月 日 课题 6.民族团结一家亲 课型 综合课 教学重点 难点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了解国家的民族政策;收集促进民族团结和民族融合的故事,尤其是发生在本地区的故事;收集体现各民族特色的歌曲;准备人大代表中少数民族代表的图片;准备几张人民币。 学生准备:收集一些促进民族团结的故事或传说;收集抗击侵略者维护祖国统一的故事。 课时 第一课时 亲情源远,共融共存 课时 目标 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知道各民族人民在相互融合中进步,在交流中发展,共同创造着中华民族美好的未来。 教 学 流 程 情 境 导 入 民族歌谣齐欢唱: 1.播放民族歌曲大联唱: 《延边人民热爱毛主席》(朝鲜族) 《微山湖》(汉族) 《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蒙古族) 《我们新疆好地方》(维吾尔族) 请学生试着哼唱并猜一猜:这些都是哪个民族的歌曲? 2.谁能说说在我国社会主义大家庭中,除以上几个民族外,你还知道哪些民族? 3.(出示民族分布地图)边交流边指认民族的分布区域。 4.小结:不同的民族虽然在服饰、语言、生活习惯等方面有所不同,但都是中华民族的一员,是一家人。千百年来,各族人民团结友爱,共同建设着祖国,共同创造了祖国的灿烂文化,才使我们的祖国母亲变得如此强壮,如此美丽。今天就来说说咱们这个“大家庭”,56个民族亲情源远,共融共存,亲同手足。(板书课题:民族 一家亲) 尝 试 探 究 民族故事齐分享: 1.师:俗话说:“家和万事兴。”我们的国家犹如一个大家庭,家庭的团结必然带来事业的兴旺。你们知道在两千多年前的汉代,咱们家乡湖北省有一位为促进民族团结而远赴北方大漠的人吗? 2.读故事:和亲使者——王昭君 3.教师简单介绍王昭君出塞的历史背景。了解昭君和亲的意义,欣赏图片昭君墓。 4.师小结:王昭君已不是一个人物,而是一个象征,一个民族团结融合的代表;昭君墓也不是一个故事,而是一个民族友好的历史。 5.学生交流《文成公主进藏》故事。 6.议一议:唐朝皇帝为什么把文成公主嫁到西藏?为了促进藏族与中原的交流和发展,文成公主做了些什么?西藏人民为什么要供奉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 7.师小结:青藏高原的吐蕃族首领松赞干布和唐朝的文成公主为促进西藏的经济发展所做的贡献。如今自从青藏铁路开通后,现在全国很多人去西藏旅游,看看这是人们参观布达拉宫留下的照片。欣赏布达拉宫图片。 8.师:历史长河中,无数这样的优秀人物为民族团结做出了贡献。红军长征期间,也有一段民族团结的故事广为流传。读故事“彝海结盟” 9.讨论:为什么刘伯承将军要和小叶丹结拜为兄弟?如果不这样做,可能会有什么后果? 10.师小结:红军的诚意和尊重,赢得了彝族人民的信任,也使革命得以顺利进行下去。 11.学生组内交流其他故事,选派代表主讲,全班故事分享。 12.小结:这些流传至今的故事,无不告诉我们几千年来,各族人民在融合中进步,在交流中发展。(板书:亲情源远 共融共存) 交 流 点 拨 民族团结感触多: 1.小组内讨论:在听了这么多故事后,你有什么感想?大家共同总结学习的收获。 2.写下自己感受最深的想法,指名交流。 3.小结:在华夏五千年的历史长流中,我国各族人民在相互融合中进步,在交流中发展,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在战争年代,民族团结是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条件。那么,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我们还需要民族团结吗?下节课我们将继续深入讨论这个问题。 练 测 反 馈 故事共享:为了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内地有很多人支援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你能举一两个例子吗? 例子一: 例子二: 课时 第二课时 心相连,手相牵 课时 目标 提高从收集的资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懂得要维护民族团结,就要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 教 学 流 程 教 学 流 程 情 境 导 入 谈话导入: 1.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很多促进民族团结的历史故事和人物。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汉族占主体,少数民族有55个。在全国总人口中汉族占92%,少数民族占8%。各民族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杂居。汉族集中的地区有少数民族,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有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居住。这是大杂居。小聚居表现的很明显。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