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解剖生理学 - 大连医科大学课程中心展示系统.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口腔解剖生理学 口腔解剖生理教学组 授课教师 张奎启 216 王 福 231 丛 蔚 209 高 璐 231 办公地点:二级学院楼 二楼 附属口腔医 第一章 绪论 一、口腔解剖生理学的定义和任务 二、学习口腔解剖生理学的基本观点 三、学习口腔解剖生理学的基本方法 四、我国口腔解剖生理学的发展简史 定义:是一门研究人体口腔、颅、面、颈部诸部位的正常形态结构、功能活动规律及其临床应用为主要内容的学科。 目的:阐明口腔、颅、面、颈部的层次关系和器官形态,辩识其结构特点,掌握其功能活动原理、发生条件及其影响因素,紧密地联系临床实际,从而为后继的口腔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必要的基础。 内容:32颗牙、2个关节、2块骨头、2条神经、牙合 学、2种血管、间隙、生理 进化发展的观点 形态和功能相互影响的观点 人体整体观点 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 注重实践 立体感——层次感——透视感——活体感 善于总结 多加强化 《黄帝内经》(公元前3世纪) 《千金翼方》(唐代) 文学 近现代 为什么学习口腔解剖生理学 第二章 牙体解剖生理学 牙的演化 牙体解剖形态 生理功能 牙的发育 牙体与牙周 1、根据牙形态特点和功能特性分类 二、牙的功能 (一)咀嚼(mastication) (二)发音和言语(pronunciation and speech) (三)保持面部的协调美观 三、临床牙位记录法 (二)剖面观察 第四节 牙体一般应用名词与表面标志 一、应用术语 1.中线(median line) 2.牙体长轴(long axis) 3.轴面:牙体与牙长轴方向一致的各面 4.外形高点(height of contour):牙体直立各轴面最突出的部分 5.接触区(Contact area) 6.线角与点角 7.牙体三等分 二、牙冠各面的命名 1.唇颊面labial/buccal surface 2.舌面lingual surface 3.近中面mesial surface 4.远中面distal surface 5.牙合面occlusal surface 和切嵴incisal ridge 三、牙冠的表面标志 (一)突起部分 (四)生长叶(lobe) 第三节 乳恒牙的萌出和替换 一、牙的萌出eruption 发育过程:发生(development)、钙化(calcification)、萌出(eruption) 出龈:牙胚破龈而出的现象 萌出:牙冠出龈至达到咬合接触的全过程 萌出特点:在一定时间内、按一定 顺序,先下后上,左右对称萌出,女性早于男性。 萌出时间:出龈的时间。 (一)乳牙的萌出 发生:胚胎2个月 钙化:胚胎5-6个月 萌出顺序:I II IV III V I I II II IV IV V V (二)恒牙的萌出 55 51 61 65 75 71 81 85 (三)国际牙科联合会系统(FDI) Permanent Teeth 1区 2区 3区 4区 18 11 21 21 38 31 48 41 Deciduous Teeth Federation Dentair International system 第三节、牙的组成部分 (一)外部观察 ■牙根(root of tooth) 解剖牙根(anatomical root) 临床牙根(clinical root) ■牙颈(dental cervix) ■牙冠(dental crown) 解剖牙冠(anatomical crown) 临床牙冠(clinical crown) 根尖 牙釉质 牙本质 牙骨质 牙 髓 根尖孔 (二) 剖面观察 Enamel Dental pulp Cementum Dentin 位置 颜色 钙化 功能 牙骨质 根表 淡黄 类骨45% 再生修复 牙本质 腔周 淡黄 较硬70% 感觉修复再生 牙髓 腔内 淡红 软 感觉营养修复再生 牙釉质 冠表 白半透明 最硬99% 耐压耐磨抗酸碱 颊 面 近中面 牙合 面 Division into thirds 5个面:4个轴面+1个 牙合 面或切嵴 轴面 切缘结节mamelon 牙尖dental cusp cingulum舌面隆突 边缘嵴marginal ridge 切嵴 Incisor ridge 三角嵴 Triangular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