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2T-薏苡抗黑穗病鉴定技术规程.pdf
DB52
贵州省地方标准
DB52/×××—2019
薏苡抗黑穗病鉴定技术规程
(修改稿)
2019-××—××分布2019--××-××实施
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52/××—2019
前言
本标准依据GB/T1.1《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的规定编写。
本标准由贵州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提出。
本标准由贵州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贵州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贵州黔西南喀斯特区域发展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付瑜华、李秀诗、李祥栋、周祥、蒙秋伊、杨小雨、刘凡值、敖茂
宏、杨成龙、潘虹、周明强、黎青、李志芳、班秀文、陆秀娟。
薏苡抗黑穗病鉴定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薏苡(俗称薏米、五谷子)抗黑穗病鉴定技术方法和抗性评价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薏苡品种(系)和种质资源对黑穗病抗性的田间鉴定和评价。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
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DB33/T858—2012《薏苡种植技术规程》
DB52/T1068—2015《贵州薏苡栽培技术规程》
NY/T1248.3-2006《玉米抗病虫性鉴定技术规范第3部分:玉米抗丝黑穗病鉴定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NY/T2572-2014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薏苡AdlayorJob’stears
禾本科(Gramineae)薏苡属(Coix.L)的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作物,包括粒用、饲用、
和工艺用类型。
3.2抗病性Diseaseresistance
植物体所具有的能够减轻或克服病原体致病作用的可遗传的性状。
3.3抗病性鉴定screeningfordiseaseresistance
通过适宜技术方法鉴别植物对其特定侵染性病害的抵抗水平。
3.4致病性pathogenicity
病原体侵染寄主植物引起发病的能力。
3.5人工接种artificialinoculation
在适宜田间下,通过人工操作将接种体接于植物体适当部位。
3.6接种体inoculum
用于接种以引起病害的病原体或病原体的一部分。
3.7病情级别diseaseratingscale
定量植物个体或群体发病成都的数值化描述。
3.8发病株率percentageofinfectedplants
一定植株群体中发病植株所占的百分率。
3.9抗性评价evaluationofresistance
根据采用的技术标准判别植物寄主对特定病虫害反应程度和抵抗水平的描述。
3.10薏苡黑穗病adlaysmut
由孢堆黑粉菌属(Sporisorium)和黑粉菌属(Ustilago)真菌侵染引起,导致植株(茎、
叶和子房)正常结构破坏、组织弯曲变形、组织内充满黑色粉状物等为主要症状的系统性病
害。
4薏苡黑穗病菌接种体收集、保存和制备
在田间采集薏苡黑穗病植株上的发病子房,采集宜在发病子房外部包膜未破裂时进行。
所采集子房在通风处阴干,在干燥条件下保存。采集物次年用于接种。
鉴定材料播种前,将保存的感染黑穗病的子房外部包膜破碎,收集黑穗病菌冬孢子,冬
孢子团用50目细箩过筛,使病原菌成为均一的菌粉。每100g菌粉拌50kg过筛细土,菌粉与
土壤充分拌匀,配制成0.5%菌土用于接种。
5抗性鉴定圃设置
5.1鉴定圃
抗性鉴定圃应设在薏苡黑穗病常年稳定发生的